23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Z》平时作业3[答案][答案]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字体:[增加 减小] 来源:中医大在线 时间:2023-05-01 08:26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Z》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0 道试题,共 100 分) 1.十二经脉是 A.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B.十二经脉之气

23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Z》平时作业3[答案][答案]

23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Z平时作业3[答案]

正确答案:A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Z平时作业3

正确答案:A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0 道试题,共 100 分)

1.十二经脉是

A.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B.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C.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D.十二经脉分出的较粗大的深入体腔的支脉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D

E.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2.十二经筋是

A.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B.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C.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D.十二经脉分出的较粗大的深入体腔的支脉

E.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3.十二皮部是

A.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B.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C.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D.十二经脉分出的较粗大的深入体腔的支脉

E.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4.十二经别是

A.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B.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C.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D.十二经脉分出的较粗大的深入体腔的支脉

E.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5.十二经筋的作用是

A.输布气血,渗灌濡养周身

B.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保持人体正常活动功能

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反映病证

D.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灌渗调节作用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E.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6.十二皮部的作用是

A.输布气血,渗灌濡养周身

B.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保持人体正常活动功能

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反映病证

D.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灌渗调节作用

E.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7.十二经别的作用是

A.输布气血,渗灌濡养周身

B.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保持人体正常活动功能

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反映病证

D.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灌渗调节作用

E.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8.十五络脉的作用是

A.输布气血,渗灌濡养周身

B.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保持人体正常活动功能

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反映病证

D.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灌渗调节作用

E.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9.奇经八脉的作用是

A.输布气血,渗灌濡养周身

B.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保持人体正常活动功能

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反映病证

D.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灌渗调节作用

E.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10.带脉的功能是

A.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B.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C.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D.约束诸条经脉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C

E.涵蓄十二经气血

 

11.冲脉的功能是

A.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B.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C.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D.约束诸条经脉

E.涵蓄十二经气血

 

12.阴阳跷脉的功能是

A.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B.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C.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D.约束诸条经脉

E.涵蓄十二经气血

 

13.任脉的功能是

A.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B.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C.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D.约束诸条经脉

E.涵蓄十二经气血

 

14.督脉的功能是

A.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B.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C.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D.约束诸条经脉

E.涵蓄十二经气血

 

15.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是

A.经穴

B.奇穴

C.腧穴

D.募穴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C

E.输穴

 

16.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是

A.经穴

B.奇穴

C.腧穴

D.募穴

E.输穴

 

17.穴位的统称是

A.经穴

B.奇穴

C.腧穴

D.募穴

E.输穴

 

21.有固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的是

A.经穴

B.奇穴

C.腧穴

D.募穴

E.输穴

 

19.归属于十四正经的是

A.经穴

B.奇穴

C.腧穴

D.募穴

E.输穴

 

20.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是

A.原穴

B.郄穴

C.八会穴

D.八脉交会穴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E.背俞穴

 

21.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的八个腧穴是

A.原穴

B.郄穴

C.八会穴

D.八脉交会穴

E.背俞穴

 

22.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是

A.原穴

B.郄穴

C.八会穴

D.八脉交会穴

E.背俞穴

 

23.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

A.原穴

B.郄穴

C.八会穴

D.八脉交会穴

E.背俞穴

 

24.列缺穴通于

A.带脉

B.督脉

C.任脉

D.阴跷脉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C

E.阳跷脉

 

25.照海穴通于

A.带脉

B.督脉

C.任脉

D.阴跷脉

E.阳跷脉

 

26.后溪穴通于

A.带脉

B.督脉

C.任脉

D.阴跷脉

E.阳跷脉

 

27.足临泣穴通于

A.带脉

B.督脉

C.任脉

D.阴跷脉

E.阳跷脉

 

28.申脉通于

A.带脉

B.督脉

C.任脉

D.阴跷脉

E.阳跷脉

 

29.井穴主治

A.六腑病症、气逆泄泻

B.体身沉重、关节痛

C.热病

D.胃脘满闷,并具有急救、清热、止痛、消炎作用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B

E.外感病、咳嗽、气喘

 

30.荥穴主治

A.六腑病症、气逆泄泻

B.体身沉重、关节痛

C.热病

D.胃脘满闷,并具有急救、清热、止痛、消炎作用

E.外感病、咳嗽、气喘

 

31.输穴主治

A.六腑病症、气逆泄泻

B.体身沉重、关节痛

C.热病

D.胃脘满闷,并具有急救、清热、止痛、消炎作用

E.外感病、咳嗽、气喘

 

32.合穴主治

A.六腑病症、气逆泄泻

B.体身沉重、关节痛

C.热病

D.胃脘满闷,并具有急救、清热、止痛、消炎作用

E.外感病、咳嗽、气喘

 

33.原穴

A.治疗急性病症

B.治疗表里两经病症

C.治疗六腑病症

D.治疗五脏六腑病患,具有补虚泻实作用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A

E.既治本经病,又治交会经脉病

 

34.郄穴

A.治疗急性病症

B.治疗表里两经病症

C.治疗六腑病症

D.治疗五脏六腑病患,具有补虚泻实作用

E.既治本经病,又治交会经脉病

 

35.足厥阴经的属络为

A.心、小肠

B.胆、肝

C.脾、胃

D.膀胱、肾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D

E.大肠、肺

 

36.手阳明经的属络为

A.心、小肠

B.胆、肝

C.脾、胃

D.膀胱、肾

E.大肠、肺

 

37.手少阴经的属络为

A.心、小肠

B.胆、肝

C.脾、胃

D.膀胱、肾

E.大肠、肺

 

38.手少阳三焦经循行

A.挟舌本

B.布膻中

C.入颃颡

D.入上齿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D

E.入下齿

 

39.足阳明胃经循行

A.挟舌本

B.布膻中

C.入颃颡

D.入上齿

E.入下齿

 

40.足少阴肾经循行

A.挟舌本

B.布膻中

C.入颃颡

D.入上齿

E.入下齿

 

41.经脉循行中有一条支脉的经脉是

A.任脉

B.足阳明经

C.足少阳经

D.足厥阴经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A

E.足太阴经

 

42.经脉循行中有二条支脉的经脉是

A.任脉

B.足阳明经

C.足少阳经

D.足厥阴经

E.足太阴经

 

43.经脉循行中有三条支脉的经脉是

A.任脉

B.足阳明经

C.足少阳经

D.足厥阴经

E.足太阴经

 

44.经脉循行中有四条支脉的经脉是

A.任脉

B.足阳明经

C.足少阳经

D.足厥阴经

E.足太阴经

 

45.手太阴肺经的病候是

A.目外眦痛

B.癫狂

C.掌心热

D.脊柱强痛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B

E.咽喉肿痛

 

46.足少阳胆经的病候是

A.目外眦痛

B.癫狂

C.掌心热

D.脊柱强痛

E.咽喉肿痛

 

47.在耳区没有经穴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手太阳小肠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少阳三焦经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C

E.足少阳胆经

 

48.在眼区没有经穴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手太阳小肠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足少阳胆经

 

49.足少阳胆经循行

A.至目锐眦

B.起于目内眦

C.系目系

D.连目系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B

E.起于目锐眦

 

50.足太阳膀胱经循行

A.至目锐眦

B.起于目内眦

C.系目系

D.连目系

E.起于目锐眦

 

51.手少阴心经循行

A.至目锐眦

B.起于目内眦

C.系目系

D.连目系

E.起于目锐眦

 

52.任脉的病候是

A.胸满、呃逆、疝气、少腹肿

B.疝气、带下、腹中结块

C.腰痛、下肢痿软无力、咽痛、水肿

D.脊柱强直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D

E.心痛、咽干、目黄、手心热

 

53.督脉的病候是

A.胸满、呃逆、疝气、少腹肿

B.疝气、带下、腹中结块

C.腰痛、下肢痿软无力、咽痛、水肿

D.脊柱强直

E.心痛、咽干、目黄、手心热

 

54.任脉循行

A.起于季肋部的下面,横行绕身一周

B.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过胸,至颈部

C.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D.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D

E.起于胸中,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55.督脉循行

A.起于季肋部的下面,横行绕身一周

B.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过胸,至颈部

C.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D.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E.起于胸中,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56.冲脉病候是

A.腹部气逆而拘急

B.恶寒发热,腰痛

C.目痛从内眦始,不眠

D.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C

E.脊柱强痛,角弓反张

 

57.带脉病候是

A.腹部气逆而拘急

B.恶寒发热,腰痛

C.目痛从内眦始,不眠

D.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

E.脊柱强痛,角弓反张

 

58.阳跷脉病候是

A.腹部气逆而拘急

B.恶寒发热,腰痛

C.目痛从内眦始,不眠

D.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

E.脊柱强痛,角弓反张

 

59.阴维脉病候是

A.多眠、癃闭

B.恶寒发热、腰痛

C.心痛、忧郁

D.疝气、带下、腹中结块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D

E.目痛从内眦始、不眠

 

60.阴跷脉病候是

A.多眠、癃闭

B.恶寒发热、腰痛

C.心痛、忧郁

D.疝气、带下、腹中结块

E.目痛从内眦始、不眠

 

61.阳维脉病候是

A.多眠、癃闭

B.恶寒发热、腰痛

C.心痛、忧郁

D.疝气、带下、腹中结块

E.目痛从内眦始、不眠

 

62.哑门穴的主治是

A.昏迷、晕厥、口歪

B.头痛、鼻渊、鼻衄

C.头痛、不寐、脱肛

D.暴喑、聋哑、癫狂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B

E.项强、眩晕、中风

 

63.水沟穴的主治是

A.昏迷、晕厥、口歪

B.头痛、鼻渊、鼻衄

C.头痛、不寐、脱肛

D.暴喑、聋哑、癫狂

E.项强、眩晕、中风

 

64.中脘穴主治

A.绕脐腹痛、小便不利

B.小便不利、遗尿癃闭

C.胃痛呕吐、癫狂痫证

D.咳嗽气喘、乳少心悸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D

E.心痛心悸、胸痛呕吐

 

65.中极穴主治

A.绕脐腹痛、小便不利

B.小便不利、遗尿癃闭

C.胃痛呕吐、癫狂痫证

D.咳嗽气喘、乳少心悸

E.心痛心悸、胸痛呕吐

 

66.神阙穴位于

A.脐中

B.脐旁2寸

C.脐旁4寸

D.脐上2寸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D

E.脐下1.5寸

 

67.气海穴位于

A.脐中

B.脐旁2寸

C.脐旁4寸

D.脐上2寸

E.脐下1.5寸

 

68.十宣穴主治

A.头痛眩晕、小儿惊风

B.头痛、目赤肿痛

C.高热、昏迷

D.小儿疳积、百日咳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B

E.咳嗽、喘息

 

69.四缝穴主治

A.头痛眩晕、小儿惊风

B.头痛、目赤肿痛

C.高热、昏迷

D.小儿疳积、百日咳

E.咳嗽、喘息

 

70.禁针的穴位是

A.膻中

B.乳中

C.关元

D.神阙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B

E.水沟

 

71.不针不灸,只作定位标志的穴位是

A.膻中

B.乳中

C.关元

D.神阙

E.水沟

 

72.膻中穴位于

A.脐中

B.两乳之间

C.脐下3寸

D.脐上4寸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B

E.胸骨上窝

 

73.关元穴位于

A.脐中

B.两乳之间

C.脐下3寸

D.脐上4寸

E.胸骨上窝

 

74.阑尾穴主治

A.高热昏迷

B.急慢性阑尾炎

C.小儿疳积

D.头痛失眠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B

E.眉棱骨痛

 

75.四神聪穴主治

A.高热昏迷

B.急慢性阑尾炎

C.小儿疳积

D.头痛失眠

E.眉棱骨痛

 

76.鱼腰穴主治

A.高热昏迷

B.急慢性阑尾炎

C.小儿疳积

D.头痛失眠

E.眉棱骨痛

 

77.十宣穴位于

A.第一至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B.第一至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C.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

D.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D

E.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

 

78.胆囊穴位于

A.第一至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B.第一至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C.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

D.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

E.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

 

79.八邪穴位于

A.第一至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B.第一至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C.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

D.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

E.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

 

80.八风穴位于

A.第一至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B.第一至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C.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

D.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

E.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

 

81.膝眼穴位于

A.第一至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B.第一至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C.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

D.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

E.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

 

82.鹤顶穴位于

A.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

B.当翳风后1寸

C.当脐下4寸,中极旁开3寸

D.在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1穴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C

E.在膝上部,骶底的中点上方凹陷

 

83.金津、玉液穴位于

A.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

B.当翳风后1寸

C.当脐下4寸,中极旁开3寸

D.在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1穴

E.在膝上部,骶底的中点上方凹陷

 

84.二白穴位于

A.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

B.当翳风后1寸

C.当脐下4寸,中极旁开3寸

D.在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1穴

E.在膝上部,骶底的中点上方凹陷

 

85.翳明穴位于

A.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

B.当翳风后1寸

C.当脐下4寸,中极旁开3寸

D.在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1穴

E.在膝上部,骶底的中点上方凹陷

 

86.子宫穴位于

A.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

B.当翳风后1寸

C.当脐下4寸,中极旁开3寸

D.在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1穴

E.在膝上部,骶底的中点上方凹陷

 

87.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

A.循法

B.挟持进针法.

C.斜刺

D.提插捻转法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C

E.刮法

 

88.属于双手进针法是

A.循法

B.挟持进针法.

C.斜刺

D.提插捻转法

E.刮法

 

89.晕针的主要原因是

A.捻转幅度大,肌纤维缠绕针身

B.针身剥蚀损坏

C.体位移动

D.误伤血管.神经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A

E.饥饿.疲劳.过度紧张

 

90.滞针的主要原因是

A.捻转幅度大,肌纤维缠绕针身

B.针身剥蚀损坏

C.体位移动

D.误伤血管.神经

E.饥饿.疲劳.过度紧张

 

91.属于艾炷直接灸的方法是

A.瘢痕灸

B.隔姜灸

C.雷火针灸

D.雀啄灸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B

E.天灸

 

92.属于间接灸的方法是

A.瘢痕灸

B.隔姜灸

C.雷火针灸

D.雀啄灸

E.天灸

 

93.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肿疡宜用

A.隔蒜灸

B.隔姜灸.

C.隔附子饼灸

D.隔盐灸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E.白芥子灸

 

94.治疗中风脱证。有回阳.固脱作用的是

A.隔蒜灸

B.隔姜灸.

C.隔附子饼灸

D.隔盐灸

E.白芥子灸

 

95.临床上治疗脑源性疾患首选

A.头针疗法

B.耳针疗法

C.三棱针疗法

D.灯草灸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B

E.温针灸

 

96.临床上治疗小儿腮腺炎首选

A.头针疗法

B.耳针疗法

C.三棱针疗法

D.灯草灸

E.温针灸

 

97.临床上常选用散刺法治疗

A.治疗顽癣

B.治疗中风

C.治疗中暑

D.治疗虚性头痛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D

E.治疗虚性腰痛

 

98.临床上常选用曲泽或委中穴的结扎泻血法治疗

A.治疗顽癣

B.治疗中风

C.治疗中暑

D.治疗虚性头痛

E.治疗虚性腰痛

 

99.临床上治疗虚寒证首选

A.艾灸法

B.耳针疗法

C.头针疗法

D.三棱针疗法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A

E.皮肤针疗法

 

100.临床上治疗实.热.痛.瘀证首选

A.艾灸法

B.耳针疗法

C.头针疗法

D.三棱针疗法

E.皮肤针疗法

 

23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Z》平时作业3[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Z》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0 道试题,共 100 分)

1.风池穴主治除以下哪一种病症以外的各病症

A.半身不遂

B.感冒

C.耳聋耳鸣

D.小便不利

E.目疾

 

2.列缺穴治疗咽喉干痛时多配

A.天突

B.照海

C.合谷

D.少商

E.商阳

 

3.阳陵泉穴主治除以下哪一种病症以外的各病症

A.黄疸

B.小儿惊风

C.胁肋痛

D.半身不遂

E.咳吐浓血

 

4.内关治疗胃、心、胸等疾患常配

A.公孙

B.足三里

C.膻中

D.心俞

E.中脘

 

5.足三里穴主治除以下哪一种病症以外的各病症

A.癫狂

B.下肢痿痹

C.小便不利

D.胃痛呕吐

E.腹胀便秘

 

6.三阴交穴主治除以下哪一种病症以外的各病症

A.月经不调

B.癫狂痫证

C.遗精阳痿

D.小便不利

E.失眠

 

7.神门穴属于

A.输穴与原穴

B.输穴与络穴

C.荥穴与原穴

D.荥穴与络穴

E.井穴与郄穴

 

8.太溪穴位于

A.内踝尖直下凹陷处

B.内踝尖直上3寸处

C.外踝尖直下凹陷处

D.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E.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9.秩边穴位于

A.平第一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B.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C.平第三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D.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E.平骶管裂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10.后溪穴主治除以下哪一种病症以外的各病症

A.头项强痛

B.手臂挛急,腰背痛

C.自汗盗汗

D.疟疾

E.癫狂痫证

 

11.任脉腧穴总数为

A.20个

B.21个

C.23个

D.24个

E.27个

 

12.经络学中,阳脉之海是指

A.督脉

B.阳维脉

C.阳跷脉

D.手足太阳经

E.手足少阳经

 

13.督脉腧穴总数为

A.44个

B.28个

C.27个

D.23个

E.24个

 

14.开窍醒神首选下列何穴

A.丰隆

B.水沟

C.大椎

D.内关

E.神门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海穴的适应症

A.虚脱

B.腹痛疝气

C.恶心呕吐

D.遗精阳痿

E.月经不调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极穴的适应症

A.遗尿、癃闭

B.遗精阳痿

C.泄泻痢疾

D.疝气

E.崩漏带下

 

17.风府穴的定位是

A.后发际正中直上2寸

B.后发际正中直上1.5寸

C.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D.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E.后发际正中

 

21.位于胸骨上窝的穴位是

A.定喘

B.天突

C.风池

D.天柱

E.膻中

 

19.百会穴主治除以下哪一项以外的各病症

A.腹胀便秘

B.中风失语

C.阴挺脱肛

D.头痛头晕

E.不寐

 

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任脉循行

A.起于中极之下

B.环阴器

C.至咽喉

D.上关元

E.循腹里

 

21.大椎穴位于

A.第四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B.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C.第二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D.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E.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22.下列哪一穴不属于任脉

A.神阙

B.中脘

C.中极

D.中府

E.膻中

 

23.水沟穴主治除以下哪一项以外的各病症

A.昏迷晕厥

B.癫狂痫证

C.面瘫

D.急惊风

E.腹胀肠鸣

 

24.关元穴主治除以下哪一项以外的各病症

A.吐血衄血

B.带下不孕

C.遗精阳痿

D.虚痨羸瘦

E.遗尿癃闭

 

25.命门穴位于

A.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B.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C.第三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D.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E.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膻中穴的主治范围

A.乳少

B.头痛眩晕

C.胸痛咳喘

D.心痛心悸

E.呕吐噎嗝

 

27.下列哪一穴不属于督脉

A.百会

B.命门

C.腰奇

D.水沟

E.大椎

 

28.下列哪一募穴不在任脉循行线上

A.中极

B.石门

C.关元

D.巨阙

E.天枢

 

29.任脉之络是

A.中极

B.关元

C.气海

D.鸠尾

E.巨阙

 

30.督脉之络是

A.人中

B.百会

C.风府

D.命门

E.长强

 

31.脾之大络是

A.隐白

B.大包

C.公孙

D.太白

E.阴陵泉

 

32.手厥阴络——内关的病候是

A.实证为心痛,虚证为烦心

B.实证为胸中支满阻隔,虚证为不能言

C.实证为手部腕侧锐骨和掌中发热,虚证为呵欠频作,小便失禁或频数

D.实证为全身皆痛,虚证为周身骨节松弛无力

E.实证为腹部皮肤疼痛,虚证为腹部皮肤瘙痒

 

33.足厥阴络——蠡沟的病候是

A.实证为脊柱强直,虚证为头重难支

B.生正为肠中剧痛,虚证为膨胀之疾

C.实证为阴茎挺长,虚证为阴部暴痒

D.实证为足胫厥冷,虚证为足软无力

E.实证为狂癫之疾,虚证为足缓不收

 

34.四神聪穴位于

A.百会前、后、左、右各开2寸

B.百会前、后、左、右各开0.5寸

C.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

D.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5寸

E.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3寸

 

35.太阳穴的正确取法是

A.眉梢外开1寸

B.目外眦外开1寸

C.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D.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0.5寸

E.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1寸

 

36.夹脊穴的定位是

A.第一胸椎至第四骶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B.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C.第一胸椎至第十二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D.第七颈椎至第十二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E.第一颈椎至第十二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37.四缝穴的位置在

A.在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节横纹中点

B.在二、三、四、五指掌面,远端指节横纹中点

C.在二、三、四、五指掌面,指掌关节横纹中点

D.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横纹尺侧端

E.在二、三、四、五指掌面,远端指横纹桡侧端

 

38.位于督脉循行线上的奇穴是

A.四神聪

B.太阳

C.印堂

D.鱼腰

E.夹承浆

 

39.位于督脉循行线上的奇穴是

A.夹脊

B.定喘

C.腰眼

D.腰奇

E.腰阳关

 

40.定喘穴位于

A.当第五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B.当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C.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D.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

E.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

 

41.针具的发展前身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铁针

E.以上都不是

 

42.下例各类材料中,哪种是常用来制做现代毫针

A.不锈钢

B.金

C.银

D.氧化铬

E.以上均不是

 

43.拔罐法最早称为

A.角法

B.闪罐法

C.竹筒法

D.抽气法

E.以上均不是

 

44.最早的拔罐用具是用制成的

A.铜

B.铁

C.兽角

D.陶土

E.竹

 

45.捻转补泻法中的泻法是

A.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

B.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

C.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重

D.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

E.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

 

46.临床上以多长.多粗的毫针最为常用

A.长25─75mm 粗28─32号

B.长25─75mm 粗30─34号

C.长75─100mm 粗26─28号

D.长75─150mm 粗28─34号

E.长15─25mm 粗28─30号

 

47.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

A.麻电感

B.疗效显著

C.未损伤血管

D.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E.针体外留0.5寸

 

48.一般进针的角度可分为

A.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o、45o、15o

B.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20o、45o、15o

C.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o、80o、70o

D.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o、55o、150o

E.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o、45o、5o

 

49.如若在皮肤松驰的部位针刺,最好选下列哪种进针法

A.爪切进针

B.舒张进针

C.夹持进针

D.管针进针

E.单手进针

 

50.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行针的辅助手法

A.循法

B.捻转法

C.刮法

D.震颤法

E.飞法

 

51.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使患者平卧

B.使患者饮温水

C.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

D.针刺人中,内关等穴

E.立即输液

 

52.下述哪种灸法属艾条灸

A.灯草灸

B.隔盐灸

C.太乙针灸

D.天灸

E.无瘢痕灸

 

53.常用治疗急性病的灸法是

A.太乙针灸

B.雀啄灸

C.温和灸

D.瘢痕灸

E.温灸器灸

 

54.艾条灸不包括哪种灸法

A.太乙针灸

B.隔蒜灸

C.雷火针

D.雀啄灸

E.温和灸

 

55.虚寒证选用……最好

A.艾灸法

B.头针疗法

C.耳针疗法

D.毫针疗法

E.电针疗法

 

56.脑源性疾病的首选

A.电针疗法

B.磁电疗法

C.温针疗法

D.头针疗法

E.水针疗法

 

57.应用三棱针泻血法时应注意切勿刺伤

A.静脉

B.深部大动脉

C.动静脉网

D.皮下静脉网

E.淋巴液管

 

58.皮肤针叩刺法主要应用

A.腕力加臂力

B.臂力

C.指力

D.腕力

E.肘力加指力

 

59.暑热天应用埋针法时,为预防感染埋针时间应适当控制,最好

A.不超过12小时

B.不超过1周

C.不超过2天

D.不超过2小时

E.不超过1个月

 

60.电针是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的方法,使用之前,首先应

A.选好波型

B.调到平均所需的电流刻度上

C.将输出电位器调至“O”位

D.将导线一正负极分别接在两根针上

E.打开电源开关

 

61.穴位注射用药剂量主要根据用药的性质,中药注射量通常为

A.每穴1─2ml

B.每穴10─15ml

C.每穴4ml

D.每穴0.1─0.2ml

E.每穴30ml左右

 

62.快速捻转的方法,其捻转速度最好为

A.每分钟10─20次

B.每分钟50次

C.每分钟300次

D.每分钟100次

E.每分钟200次

 

63.治疗小便滴沥不畅,时塞时通,腹痛疼痛,舌紫暗,脉涩。除用中极.膀胱俞之外,应加用

A.尺泽.列缺.血海.三阴交

B.支沟.大陵.尺泽.曲池

C.三阴交.阴陵泉.太冲.阳陵泉

D.天枢.太冲.内关.公孙

E.三阴交.水分.支沟.阳陵泉

 

64.胃痛的脾胃虚寒型以取下列哪组穴为宜

A.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

B.章门.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内关

C.中脘.神阙.足三里.内关.公孙

D.中脘.期门.足三里.内关.阳陵泉

E.中脘.合谷.支沟.曲池.商阳

 

65.行痹.痛痹.着痹三者与热痹的主要不同病因是

A.感受外邪不同

B.素体阳气偏盛偏衰

C.地区及环境的差异

D.是否气血运行不畅

E.是否影响肢体运动功能

 

66.男患,56岁。近年来常头晕,2小时前突然仆倒,人事不知,现鼻鼾身热,肢体强直,痰多息促,脉弦滑有力。下列治疗错误的是

A.水沟.内关.十宣

B.水沟.内关.十宣.泻法

C.水沟.内关.十宣.丰隆.天突

D.水沟.内关.十宣.丰隆.天突.泻法

E.水沟.内关.关元.神阙.足三里

 

67.下列哪项不是治疗疔疮的禁忌

A.疔疮初起,加衣饱暖,勿受风寒

B.疔疮初起.挤压或针挑

C.疔疮初起,局部拔火罐

D.疔疮红肿发硬时,手术切开

E.治疗同时食用鱼虾等发物

 

68.发病呆木无知,面色苍白,手中体突然落下;或头突然向前倾下,又迅速抬起;或两目直视,呆直不动,呼之不应,数秒钟既恢复正常。本人对发病完全不知。应考虑

A.癫病

B.痫病

C.脏躁

D.厥证

E.中风先兆

 

69.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疮时取下列哪组穴位为宜

A.百会.会阴.会阳.承山

B.次髎.会阳.二白.承山

C.秩边.会阴.曲泽.承山

D.天枢.会阴.曲池.承山

E.阑尾.天枢.大肠俞.承山

 

70.下列哪条不属于针灸治疗原则

A.标本缓急

B.补虚

C.泻实

D.三因制宜

E.调和阴阳

 

71.带下病治疗时应取下列哪组穴

A.带脉.白环俞.三阴交.关元

B.带脉.白环俞.三阴交.气海

C.带脉.白环俞.次髎.关元

D.带脉.白环俞.次髎.中极

E.带脉.白环俞.次髎.足三里

 

72.治疗乳房疾病以什么配穴方式最为常用

A.表里配穴

B.上下配穴

C.远近配穴

D.俞募配穴

E.同名经配穴

 

73.面瘫的常用刺灸方法为

A.补法

B.泻法

C.补法加灸

D.泻法加灸

E.以上都不是

 

74.治疗水肿的脾肾阳虚型除取肾俞.复溜外,还应加用

A.脾俞.肺俞.水分.列缺

B.关元.归来.阴陵泉

C.中脘.气海.足三里

D.合谷.外关.尺泽.三阴交

E.脾俞.水分.三阴交

 

75.气血亏虚头痛选百会其意在

A.引导气血.升提阳气

B.化生气血.疏导督脉

C.降浊化痰.宣发清阳

D.泻实补虚

E.标本同治

 

76.女患,46岁。素体不健,近日因劳累头晕目眩,失眠,纳少乏力,动则心悸,面白少泽。舌淡脉弱。治宜以

A.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为主

B.温补肾阳为主

C.培补脾肾为主

D.调理脾胃,补益气血为主

E.运脾化痰为主

 

77.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癫病的主证特征

A.短暂发作后如常人

B.精神抑郁

C.语无伦次

D.静而少动

E.沉默痴呆

 

78.痫证夜间发作针照海是由于:

A.照海通于阴跷

B.肾经腧穴

C.滋阴益肾

D.清心宁神

E..以上均非

 

79.实邪内阻的腹痛,脘腹胀满,痛处拒按,嗳腐吞酸,舌苔厚腻,脉滑实。选下列哪组穴位为佳

A.中脘.大横.足三里

B.中脘.神厥.足三里

C.下脘.章门.天枢

D.中脘.天枢.太冲

E.上脘.建里.关元

 

80.阴挺脾气虚陷型,若伴有小腹坠胀甚者,除主方外,配

A.中脘 脾俞

B.中极 肾俞

C.中脘 足三里

D.关元 气海

E.脾俞 阴陵泉

 

81.肾虚引起痛经的主要表现为

A.经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

B.经前小腹胀痛.胀甚于痛

C.经前小腹隐痛.按之痛减

D.经后小腹胀痛.胀甚于痛

E.以上都不是

 

82.治疗哮喘以调补肺肾之气为主,取太溪和太渊是根据下列哪条原理

A.虚则补其母

B.补肺肾真元之气

C.培补肺气

D.摄纳肾气

E.以上都不是

 

83.肥胖的治疗以取阳明.太阳经为主治疗,脾虚痰壅时应加

A.丰隆.太冲

B.丰隆.内关

C.内关.中脘

D.气海.关元

E.脾俞.足三里

 

84.胁痛的虚证治疗应该以取下列何经为佳?

A.足厥阴经穴位为主

B.足厥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C.背俞穴.足厥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D.背俞穴.足厥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E.背俞穴.足厥阴.足阳明.太阳经穴为主

 

85.积滞.伤食.疳疾三者的因果关系是

A.积滞→伤食→疳疾

B.伤食→疳疾→积滞

C.积滞→疳疾→伤食

D.伤食→积滞→疳疾

E.疳疾→伤食→积滞

 

86.高热邪毒在表宜选下列哪组穴位最合适

A.大椎,曲池,外关,合谷

B.大椎,风池,内关,神门

C.大椎,陶道,神门,合谷

D.大椎,足三里,复溜,合谷

E.印堂,百会,内庭,肩井

 

87.对于肝肾亏损的痿证治疗上宜以

A.足少阴肾经穴为主

B.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C.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D.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E.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88.小儿遗尿属肾气不足的治疗,除取膀胱俞、中极之外还应加用

A.肾俞,命门,肺俞

B.肾俞,命门,腰俞

C.肾俞,太溪,三阴交

D.肾俞,交信,水道

E.肾俞,水分,归来

 

89.近视的治疗主要以

A.疏理肺经经气

B.通调胆经经气

C.补益肾经经气

D.滋养心经经气

E.调养眼部经气

 

90.男患67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脘腹痞满,时有疼痛,纳少,舌苔薄白,脉弦。宜选穴

A.支沟,期门,太冲

B.支沟,天枢,大肠俞,太冲

C.支沟,气海,上巨虚

D.支沟,大横,上巨虚

E.以上都不是

 

91.遗精的发生主要责之于

A.肝脾肾

B.心肝肾

C.心脾肾

D.肺脾肾

E.肺肝肾

 

92.治疗肠痈以下列哪组穴位为佳

A.足三里,大肠俞,小肠俞,合谷

B.足三里,大肠俞,曲池,合谷

C.足三里,阑尾,大肠俞,小肠俞

D.地机,阑尾,上巨虚,天枢

E.天枢,上巨虚,下巨虚

 

93.治疗滞产宜取下列哪条经脉为主

A.任脉和督脉

B.任脉和足太阳经

C.任脉和手太阳经

D.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

E.手阳明经和足太阴经

 

94.治疗感冒以列缺为主,主要是由于

A.病在肺

B.病在太阴和阳明

C.病在表

D.病在肺卫

E.病在太阳和太阴

 

95.《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滑伯仁

B.皇甫谧

C.杨继洲

D.李学川

E.王惟一

 

96.《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A.滑伯仁

B.皇甫谧

C.杨继洲

D.李学川

E.王惟一

 

97.《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A.滑伯仁

B.皇甫谧

C.杨继洲

D.李学川

E.王惟一

 

98.《针灸逢源》的作者是

A.滑伯仁

B.皇甫谧

C.杨继洲

D.李学川

E.王惟一

 

99.《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是

A.滑伯仁

B.皇甫谧

C.杨继洲

D.李学川

E.王惟一

 

100.经络是

A.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B.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C.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D.十二经脉分出的较粗大的深入体腔的支脉

E.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23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Z》平时作业3[答案][答案]相关练习题:
( )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9、地方财政收入的原则有(    )。

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不包括( )。第2章

由醇制备卤代烃时常用的卤化剂有( )

三栏式账页中的摘要栏应登记()。

亚里士多德曾强调,叙事艺术的首要因素是( )

下列关于动产质押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将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开阔了词的眼界。

无功功率损耗是由电流通过线路的电抗产生的。( )

目前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对于客户端,主要威胁是病毒等造成文件损失和工作效率低下()

一套功能完善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应满足()

如果国外某设备只租不卖,则国内客户一般只能采用()。

想象依靠表象而存在,表象为想象提供活动材料和信息。()

(             )必须分间、分库储存。    

关于套利组合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财政部于1989年12月发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

检察院认为需要对公安机关的勘验、检查进行复议、复查的,可以自行复验、复查。(   )

无机结合料基层产生裂缝的原因可能有( )。

3、什么是利润表?它的基本格式如何?

(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作业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文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30-24: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