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春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单元作业一[免费答案]
时间:2021-06-16 07:30 来源:奥鹏教育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点击:次
21年春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单元作业一[免费答案]满分答案 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单元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我国环境法中的预防为主原则对应的是( )。 A.损害预防原则 B.风险预防原则 C.损害预防原则或风险预防原则 D.损害预防原则和风险预防原则 正确答案:-----
2.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环保宣传部门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C.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D.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正确答案:-----
3.2014年《环境保护法》新增一章反映公从参与原则的内容,该章是( )。 A.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正确答案:----- B.第四章“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正确答案:----- C.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 正确答案:----- D.第二章“监督管理” 正确答案:-----
4.我国环境法中的环境责任原则确立于( )。 A.21世纪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正确答案:-----
5.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 )。 A.重要国策 B.首要任务 C.基本国策 D.基本制度 正确答案:-----
6.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环境资源法应该从污染防治法为主的阶段过渡到( )。 A.自然资源保护法为重点的阶段 B.国际环境法相协调为重点的阶段 C.污染防治法和生态保护建设法并举的阶段 D.生态保护建设法为重点的阶段 正确答案:-----
7.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 A.环境与资源问题 B.第一类环境问题 C.次生环境问题 D.第二类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8.我国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的宪法是( )。 A.1982年宪法 B.1978年宪法 C.1945年宪法 D.1975年宪法 正确答案:-----
9.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环境立法颁布于( )。 A.1979年 B.1978年 C.1980年 D.1982年 正确答案:-----
10.在我国的环境资源法效力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 A.我国批准的国际环境条约 B.其他部门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 C.《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款 D.《环境保护法》 正确答案:-----
21年春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单元作业一[免费答案]多选题答案 二、多选题 (共 8 道试题,共 40 分) 11.“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关系有( )。 正确答案:----- A.前者是从纵向方面对发展提出的要求 B.二者的目的都在于保证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后者是从横向方面对发展提出的要求 D.二者都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可以协调的 正确答案:-----
12.我国全面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立法包括( )。 A.《海洋环境保护法》 B.《清洁生产促进法》 C.《环境保护法》 D.《环境影响评价法》 正确答案:-----
13.我国以调整环境利用关系为目的的环境法律包括( )。 A.综合性环境法律 B.单行性环境法律 C.包含调整环境利用关系或者确立环境法律后果的其他部门法律 D.宪法 正确答案:-----
14.贯彻预防为主原则的措施包括( )。 A.严格执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B.严格执行环境规划制度 C.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正确答案:-----
15.理论界认为,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预防为主原则 B.协调发展原则 C.环境责任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16.下列属于环境法的特征的有( )。 A.综合性 B.私法性 C.科学技术性 D.公益性 正确答案:-----
17.实施环境责任原则的制度措施包括( )。 A.实行土地复垦制度 B.实行生态补偿制度 C.征收环境税 D.实行排污收费制度 正确答案:-----
21.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5条的规定,环境保护应当坚持( )。 A.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 B.损害担责原则 C.保护优先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三、判断题 (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 19.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