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测验23秋[答案]3
时间:2023-10-08 04:52 来源:奥鹏作业辅导_奥鹏作业答 作者:admin 点击:次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在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劳动工具十分简陋,主要是石锄、石铲、石镰等石制器具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其中,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是按着五种社会形态由低到高依次更替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力,二者相互决定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在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并不存在阶级,阶级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概念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阶级斗争的核心是争夺物质利益,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唯心史观不仅认为认为少数杰出人物创造了历史,还更加肯定了群众也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人民群众是指所有为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包含不同的对象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剧中人,社会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个人的活动.所以,全部人的活动加个总和就是社会历史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本仅够生存的资料有了剩余,剩余产品催生了私有制.从而,( )诞生了,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选项: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 )等思想观点. 选项: 宗教 政权机构 政党 法庭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依据( ),社会历史可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选项: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的发展速度 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社会意识形态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 )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实质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选项: 社会革命 社会改革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通过罢工,缩短劳动时间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张衡,发明了地球仪和地动仪;祖冲之,首次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六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这说明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尤其是(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项: 农民 劳动工人 知识分子 剥削阶级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与群众史观不同,唯心史观坚持认为 选项: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劳动是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劳动创造了人,让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英雄人物创造和改变了历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平时作业1-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A.经验论 B.不可知论 C.先验论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时势造英雄,说的是( ) A.历史人物会自然出现 B.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C.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D.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7.“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8.在资本主义早期,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基本方法是( ) A.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平均剩余价值生产
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1.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宗教关系 B.政治关系 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
13.社会存在是指( ) A.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环境
14.感觉、知觉、表象,它们是(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5.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说法( ) A.是指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是唯心主义的 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D.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
17.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形式的有( ) A.概念 B.表象 C.判断 D.推理
2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 ) A.劳动力具有价值 B.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C.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 D.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19.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2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 ) A.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具有客观实在性 C.真理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能正确地指导实践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1.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说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22.错误的思想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3.垄断价格的出现意味着价值规律作用的消失。
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5.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测验23秋[答案]3](/uploads/allimg/240110/2c7cf77b4ddf77a95f6b06c3a371a1b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