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23秋学期《国际贸易(二)》在线平时作业1[答案][答案]
时间:2023-10-07 02:56 来源:奥鹏教育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点击:次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世界市场上主要国家的关税税率的增减幅度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 )。 正确答案:C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同方向变化 正确答案:C
2.欧共体为保护其农产品而制定“闸门价”于非关税壁垒中的( ) 正确答案:C A.国家垄断 B.征收国内税 C.最低限价 D.禁止进口 正确答案:B
3.二战后成立的卢荷比经济联盟属于( )形式的经济一体化。 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经济联盟 正确答案:D
4.二战后,国际资本移动,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是( ) A.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B.科技进步的迅速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 C.国际经济相互依存度提高,生产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 D.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正确答案:B
5.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移动逐步发展成为( ) A.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C.发展中国家相互间的对流型移动 D.发达国家相互间的对流型移动 正确答案:C
6.中期出口信贷指为期( ) A.240天 B.210天 C.1—5 年 正确答案:A D.5—10 年 正确答案:C
7.卖方信贷条件下,进口厂商通常先支付货款的( )为定金。 A.5%—10% 正确答案:A B.5%—15%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B C.10%—15% D.10%—20% 正确答案:A
8.单个厂商从同行业内其他厂商的扩大中获得的生产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而带来的效益增加称( ) A.外部规模经济 B.内部规模经济 C.产业内贸易 D.技术外溢效应 正确答案:D
9.( )由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构成 A.贸易转移效果 B.贸易扩大效果 C.贸易创造效果 D.贸易动态效果 正确答案:D
10.美国具体办理出口管制工作的部门是( ) A.总统 B.商务部 C.联邦政府 D.商务部设立的贸易管理局 正确答案:B
11.与自由贸易区相比,关税同盟不存在( )的问题 A.关税 B.货物自由流动 C.贸易偏转 D.利润倒流 正确答案:B
12.以保护本国生产为目的的出口税,通常对出口的( )征税 A.所有的工业制成品 B.劳动密集型产品 C.资本密集型产品 D.原料 正确答案:C
13.从海关保税仓库或自由贸易区出口的货物应计入( ) A.专门出口 B.总出口 C.净出口 D.间接出口 正确答案:B
14.进口税主要分为最惠国税和( ) A.普惠税 B.普通税 C.进口附加税 D.特惠税 正确答案:B
15.世界贸易组织于( )成立。 A.1994年1月1日 B.1995年1月1日 C.1996年1月1日 D.1997年1月1日 正确答案:B
16.转移价格包括( )和转移低价 A.转移高价 B.转移均价 C.转移溢价 D.转移加价 正确答案:C
17.我国所设立的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属于( ) A.自由港 B.科技工业园区 C.多种经营的经济特区 D.保税区 正确答案:B
21.美国曾经实施的《购买美国货法案》是属于非关税壁垒中的( ) A.进口和出口国家垄断 B.国内税 C.禁止进口 D.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正确答案:A
19.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倾向是( )。 A.新重商主义 B.贸易自由化 C.贸易保护主义 D.超保护贸易政策 正确答案:C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倡议者与推动者是( )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正确答案:B
东大23秋学期《国际贸易(二)》在线平时作业1[答案]多选题答案 正确答案:A 二、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21.19纪英国自由贸易运动的中心是废除《谷物法》。( )
22.比较优势理论在把微观分析作为既定前提的基础上,注重从宏观的角度研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23.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基调是自 由贸易。( )
24.国际分工是国际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结果。( )
25.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担保的项目仅限于政治风险。( )
26.美国出口管制规定,如出口属于一般许可证项下的商品,不必向商务部贸易管理局提出申请。( )
27.对外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活动。
28.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基调是自由贸易。
29.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偏重微观经济研究,而忽视了宏观经济。( )
30.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一样,只允许有主权的国家加入。( ) 东大23秋学期《国际贸易(二)》在线平时作业1[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20秋学期《国际贸易(二)》在线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一般用( )表示。 A.美元 B.日元 C.英镑 D.德国马克
2.成员国之间签订贸易协定,在区内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但各自保留对成员国以外的关税壁垒,这种经济一体化形式属于( ) A.优惠的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共同市场
3.进口配额分为绝对配额和( ) A.国别配额 B.全球配额 C.关税配额 D.自主配额
4.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转为劳动密集型是在( ) A.创新阶段 B.成长阶段 C.成熟阶段 D.标准化阶段
5.跨国公司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国际分工 B.工业革命 C.国际贸易 D.资本输出
6.根据制定者不同,海关税则分为国定税则和( ) A.统定税则 B.协定税则 C.地区税则 D.复式税则
7.二战后,( )跨国公司在数量、规模、国外生产和销售上均居世界首位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8.入力资本说用对入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符合()的学说 A.赫克歇尔一俄林原理 B.里昂惕夫之谜 C.比较成本学说 D.劳动熟练说
9.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是(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10.下列属于关税同盟动态效果的是( ) A.关税同盟成立后,可以减少行政支出 B.关税同盟成立后,可以减少走私 C.关税同盟成立后,可增强同盟国对外谈判的实力 D.关税同盟成立后,可以使成员国获取专业与规模经济利益
11.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在国际货物贸易统计中,一般把5—8类商品称为( )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初级产品 D.制成品
12.出口导向战略的理论基础是( )和自由贸易理论。 A.技术差距理论 B.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D.资源禀赋理论
13.日本办理出口信贷的专门银行是( ) A.进出口银行 B.输出入银行 C.对外贸易银行 D.国际贸易银行
14.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在国际货坊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4类商品称为( )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初级产品 D.制成品
15.复汇率制是利用汇率的差别达到( )的目的 A.限制进口、鼓励出口 B.限制和鼓励某些商品的进口或出口 C.提离产品质量,增加产品数量 D.增加产品品种
16.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指的是() A.内部规模经济 B.外部规模经济 C.规模经济 D.规模不经济
17.下列属于关税同盟静态效果的是( ) A.促进了研究与开发,加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 B.关税同盟成立后,可以减少走私 C.使成员国获取专业与规模经济利益 D.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18.有定额进口许可证与无定额进口许可证的实施是( ) A.国家有关机构预先都公布两种许可证有关商品的进口配额 B.国家有关机构只预先公布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的商品配额 C.国家有关机构只预先公布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的商品配额 D.国家有关机构对两种许可证的商品配额都不公布
19.—国对商品的进口数童或金额规定最高限额,达到限额后便不准进口,这种方式是( ) A.自动”出口配额 B.进口许可证制 C.关税配额 D.绝对配额
20.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抵制欧洲国家和日本等低价钢材和钢制品进口,实行名为启动价格制”的非关税壁垒是( ) A.国家垄断 B.征收国内税 C.最低限价 D.禁止进口
二、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21.我们通常讲的关税壁垒,指的是一国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
22.国际贸易额以货币金额表示,而国际贸易量则以数量表示。( )
23.二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 )
24.比较优势理论在把微观分析作为既定前提的基础上,注重从宏观的角度研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
25.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现象作出阐释的是较有影响的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 )
26.二战后,国际分工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 )
27.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时,一般只公布贸易额,而不公布贸易量。( )
28.进口许可证都是有定额的。(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