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3[答案][答案]
时间:2023-05-25 07:00 来源:奥鹏教育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点击:次
北京中医药大学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3[答案]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B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0 道试题,共 100 分)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A.根本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彻底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完全排除了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 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 正确答案:A
2.下列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 A.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状况 B.生产力自身具有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 C.生产力的发展完全依靠新生产关系的推动 D.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或最重要的社会条件 正确答案:D
3.在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货币 D.变换价值 正确答案:C
4.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相互关系是( ) A.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B.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C.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D.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正确答案:D
5.下述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 A.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或两次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D.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实体 正确答案:B
6.甲国购买乙国的先进技术用黄金支付,这里黄金执行的是( ) A.流通手段职能 B.价格标准职能 C.世界货币职能 D.价值尺度职能 正确答案:C
7.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三种不同的经济形式依次是( ) A.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 B.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C.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 D.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 正确答案:D
8.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 正确答案:A D.只有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正确答案:D
9.资本主义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是由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 ) 正确答案:D A.剩余价值构成的 B.劳动力价值构成的 C.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构成的 D.创造出来的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构成的 正确答案:C
10.利用工作日变化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时,工作日( ) A.延长不受任何限制 B.只有最低限,没有最高限 C.只有最高限,没有最低限 D.既有最低限,又有最高限 正确答案:A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严重不足 B.消费严重不足 C.生产相对过剩 D.消费严重超前 正确答案:A
12.资本主义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可表示为( ) A.c+m B.c+v C.v+m D.c+v+m 正确答案:C
13.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正确答案:B
14.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C.资本集中 D.资本积累 正确答案:C
15.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使用价值和价值 正确答案:B
16.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增减不定 正确答案:C
17.区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资本各部分的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构成不同 正确答案:C
21.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B.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 C.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正确答案:B
19.Ⅰ(v + m)=Ⅱc是( ) A.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正确答案:A
20.金融资本是( ) A.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B.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正确答案:B
2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 B.劳动者创造的全部价值 C.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正确答案:B
22.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形态是( ) A.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 C.生产资本 D.银行资本 正确答案:B
23.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问题 B.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类问题 C.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正确答案:C
24.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资本积累的结果 正确答案:C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正确答案:D
26.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工人 A.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B.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C.具体劳动转移的价值 D.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 正确答案:C
27.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工人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正确答案:C
28.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C
29.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是 A.扩大再生产 B.简单再生产 C.剩余价值 D.资本集中 正确答案:C
30.属于生产资本的是 A.货币资本和不变资本 B.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 C.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正确答案:C
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持续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C.国际分工发展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 正确答案:B
32.对垄断资本家来说,采用新技术的原因是 A.能够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B.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C.能够给垄断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利润 D.能够提高产品质量 正确答案:B
3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取代是 A.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B.资本主义平均利润规律作用的结果 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 正确答案:B
34.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A.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转移价值 B.前者不发生价值增殖,后者发生价值增殖 C.前者转移价值慢,后者转移价值快 D.前者价值增殖少,后者价值增殖多 正确答案:A
3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 A.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上升 B.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C.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不变资本比例上升,可变资本比例下降 D.随着资本总虽的增加,不变资本比例下降,可变资本比例上升 正确答案:B
36.生产资本按其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 正确答案:C
37.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c+v+m)=I[v+ ⊿v +(m/x)]+II(v+⊿v十m) B.II (c十v十m)=I(c十⊿c)十II (c十⊿c) C.I[v+⊿v+(m/x)]=II(c+⊿c) D.II [v+⊿v+(m/x) ]=I(c+⊿c) 正确答案:A
3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大量货币 正确答案:C
39.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会掩盖剥削,是因为它直接表现为 A.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的价格 C.必要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正确答案:A
40.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G-W-G‘ B.G-W…P…W‘-G’ C.W‘-G’。G-W…P…W‘ D.P…W‘-G’。G-W…P 正确答案:B
4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A.劳动力属于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B.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D.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制度和市场规则 正确答案:D
42.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正确答案:C
43.下述关于商品价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价值的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在质上是相同的 C.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正确答案:B
44.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B.纸币代表贵金属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C.纸币流通也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 D.纸币流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C
45.不变资本是指( ) A.在生产过程中实物形态不发生变化的资本 B.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发生转移的资本 C.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转移的资本 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 正确答案:A
46.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 A.靠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来扩大再生产 B.把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D.把剩余价值不断用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正确答案:A
47.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减少固定资本的( ) A.有形磨损 B.无形磨损 C.人为损耗 D.自然力作用造成的损耗 正确答案:B
48.生产相对过剩是( ) A.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 B.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C.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正确答案:C
49.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是由(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 B.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 C.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构成 正确答案:D
5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在(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正确答案:B
51.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其主要形式有( ) A.私人资本输出和社会资本输出 B.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C.企业资本输出和个人资本输出 D.企业资本输出和社会资本输出 正确答案:C
52.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资源配置全球化 正确答案:C
53.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 ) A.物质利益关系 B.政治利益关系 C.平等交换关系 D.自由买卖关系 正确答案:A
54.支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规律是( ) A.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社会劳动在各部门按比例分配的规律 D.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 正确答案:B
55.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 )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二者完全一致 D.价值由交换价值决定,二者量上没有区别 正确答案:A
56.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 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正确答案:C
57.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 ) A.价值尺度职能 B.支付手段职能 C.贮藏手段职能 D.流通手段职能 正确答案:B
58.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A.等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B.大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C.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D.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正确答案:A
5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 ) A.资本家集中大量货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正确答案:A
60.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增殖过程中( ) A.作用不同 B.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C.创造价值的方式不同 D.创造剩余价值的方式不同 正确答案:B
61.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 ) A.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的价值 C.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D.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C
62.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 ) A.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正确答案:C
63.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用于购买( ) A.厂房、机器设备的资本 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 C.劳动对象的资本 D.劳动力的资本 正确答案:B
64.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由( ) A.自然力对机器设备腐蚀造成的 B.人为破坏机器设备造成的 C.机器设备贬值造成的 D.机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磨损造成的 正确答案:B
6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国家垄断了一切经济活动的资本主义 B.国家干预全部经济生活的资本主义 C.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D.国家进行微观经济管理的资本主义 正确答案:C
66.提高最低准备金率将直接导致( ) 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C.市场商品价格上涨 D.市场商品价格下降 正确答案:C
67.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各种改良主义措施和社会福利政策( ) A.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根本的改变 B.使工人的收入超过了劳动力价值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和雇佣工人的地位 D.改变了工人的地位,使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 正确答案:C
68.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并构成生产关系基础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B.产品的分配及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产品的分配及产品的交换方式 D.产品的消费及产品的消费方式 正确答案:D
69.在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物件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工具 C.劳动资料 D.劳动产品 正确答案:C
70.商品二因素是指(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价值和价格 正确答案:B
7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完全无关 正确答案:A
72.下列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比例由市场决定 B.复杂劳动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能还原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相同劳动时间内创造相同价值 正确答案:A
73.人们在商店购买商品的货币执行的是( )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价格标准职能 正确答案:C
7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价值转换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和劳动力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正确答案:A
75.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 ) A.转移被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C.创造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A
76.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 )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劳动力 正确答案:A
77.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自行消失 D.全世界同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B
78.垄断资产阶级采用“福利政策”( ) 正确答案:A A.减轻了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B.能够提高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名义工资 C.没有改变工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D.表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对立 正确答案:C
79.在现代经济中,对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主要作用的是( ) A.增加生产劳动者人数 B.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D.重视科学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A
80.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正确答案:B
81.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 A.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 正确答案:A
8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所有制基础不同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正确答案:A
83.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正确答案:B
84.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 正确答案:D
85.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 ) A.《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反杜林论》 正确答案:D
86.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正确答案:C
8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正确答案:A
88.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正确答案:B
89.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 ( )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 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 D.完成剥夺者的任务 正确答案:A
90.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 ) A.工人阶级 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 C.马克思主义政党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正确答案:D
91.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社会条件是 ( ) 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 C.马克思主义理论 D.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A
92.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 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 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 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B
93.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方面新变化的是 ( ) 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 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D.信息产业的兴起 正确答案:C
9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 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正确答案:B
95.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 ) A.无产阶级先锋队 B.工农联盟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民主 正确答案:B
96.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 ( ) 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 C.马克思主义理论 D.市场经济体制
97.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 ( ) 正确答案:B A.老殖民主义 B.新殖民主义 C.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 D.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 正确答案:C
98.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 ( ) 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 正确答案:D
99.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 ) A.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 B.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C.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D.各个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 正确答案:B
10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 )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正确答案:C
北京中医药大学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3[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0 道试题,共 100 分)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21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 ) A.是否承认人们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5.辩证法回答的问题是( )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6.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 ) A.规律的客观性 B.世界的可知性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C.社会实践和社会理论的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8.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有( )①把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②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③认为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④认为世界是不可知 ⑤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 D.④⑤
9.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③人本主义 ④科学主义 ⑤非理性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⑤
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11.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13.相对静止是指 (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14.时间和空间是 (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6.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17.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21.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20.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21.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22.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23.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24.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5.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6.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7.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30.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31.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3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34.在可联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者否认联系的( )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必然性
35.“一切以条件、时间和地点为转移”的说法是( )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唯物辩证法
36.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改变的 C.可以任人创造的 D.完全与人无关的
3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规律 A.质量互变 B.对立统一 C.世界普遍联系 D.否定之否定
38.新事物是指( )的事物 A.刚刚诞生的事物 B.形式上的新发展 C.比较弱小 D.符合发展规律
39.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观点 A.唯物论 B.唯心论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40.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而形而上学则( ) 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 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 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 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41.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黑格尔 D.达尔文
42.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 ) A.唯物辩证法的全部内容 B.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C.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的主干 D.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43.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4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4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46.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47.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48.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49.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50.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 ) 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 C.与平均利润无关 D.相当于平均利润
51.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 )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52.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5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54.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55.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56.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57.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 ) 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58.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59.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60.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6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6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63.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6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6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66.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 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企业利润
6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D.金融寡头
68.劳动二重性是指(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D.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
69.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用字母表示为( ) A.v B.v+m C.m D.c+v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