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写作学概论(本科)》22年11月课程考核[资料答案][答案]
时间:2022-12-28 01:06 来源:奥鹏教育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点击:次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第三人称就是( ) A.以作品中人物的身分来叙述 B.以局外人的身分来叙述 C.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 D.以对方的口吻来叙述
2.鲁迅的名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这个标题和主题的关系是( ) A.指出内容范围 B.直接揭示主题 C.间接暗示主题 D.提出文章问题
3.古人所说的“文喜看山不喜平”,指的是叙述要( ) A.交代明白 B.线索清楚 C.详略得当 D.富于变化
4.能给人以真实、亲切、自然的感受,但叙述范围大受局限。这属于( ) A.第一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第三人称叙述 D.万能角度叙述
5.所谓结构的完整性,是指( ) A.结构布局精严细密、无懈可击 B.文章各个部分相对独立而又联系 C.结构各部分主脉贯通、气韵流动 D.文章头、尾和主干俱全,有机统一
6.素材与题材的区别是( ) A.素材是一组生活现象,题材是零散杂乱的材料 B.素材未经提炼加工,题材已经加工提炼 C.素材是主客观统一的材料,题材是客观性材料 D.素材来源于生活,题材来源于文学作品
7.“德国科学家最近在海底发现一种能在高温和有毒等恶劣条件下生存的原始微生物。”这则导语的写法属于( ) A.叙述式 B.摘要式 C.评论式 D.描写式
8.文学作品的主题,除称为中心思想外,又称为( ) A.中心论点 B.中心意思 C.主题思想 D.论 题
9.“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段文字属( ) A.比较说明 B.分类说明 C.诠释说明 D.定义说明
10.驳论的主要目的是反驳敌论的( 0 A.论点 B.论据 C.论证 D.结论
川农《写作学概论(本科)》22年11月课程考核[资料答案]多选题答案 二、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鲁迅《狂人日记》正文中的“我”所指称的是作者自己。
12.记叙文与小说都要求真实,在这一点上它们没有什么不同。
13.通讯就是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
14.主题能决定材料的选取,但不能确定题材的确定。
15.标题《什么都快乐》,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16.“吃别人嚼过的馍馍没味道”这句话从对文章材料的要求来说,它强调的是材料的新颖性。
17.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开头“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这种开头方式属于开宗明义式。
21.驳论方法中反驳对方的最终目的是驳倒论据。
19.材料是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手段,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选用得越多越好。
20.语言精练就是文字越少越好。
三、简答题 (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21.简述读后感写作的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要求
22.谈谈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
四、名词解释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3.间接描写
24.消息
25.典型材料
26.略叙
27.抒情散文
川农《写作学概论(本科)》22年11月课程考核[答案]国开电大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