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新疆电大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答案]](/uploads/allimg/240109/137c6d6ce338537206a32f88b966b1b2.jpg)
国开电大新疆电大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 “旧时的颜色”必在后人“记忆中消失”,是《野草》中()一文的主旨。 A. 《死火》 B. 《死后》 C. 《影的告别》 D. 《腊叶》
|||《腊叶》
“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这是作家()理想中的散文。 A. 周作人 B. 贾平凹 C. 沈从文 D. 汪曾祺
|||汪曾祺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 A. 爱、自由、美 B. 真、善、美 C. 爱、美、真 D. 爱、自由、善
|||爱、自由、美
“据说是身材矮小,很像是一个小孩子,平常三五成群,在岸上柳树下‘顿铜钱’,正如街头的野孩子一样,一被惊动便跳下水去,有如一群青蛙”,这描写的是()。 A. 河童 B. 吊死鬼 C. 女吊 D. 河水鬼
请
下列作家,均属于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家是()。 A. 林语堂、郁达夫、沈从文、张爱玲 B. 林语堂、郁达夫、沈从文、杨 绛 C. 林语堂、郁达夫、史铁生、汪曾祺 D. 林语堂、郁达夫、沈从文、何其芳
请
俞平伯在《月下老人祠下》一文中的表达的情绪是()。 A. 游历新地的兴奋 B. 旧地闲游的“惘惘然” C. 告别故乡的恋恋不舍 D. 对故乡的热切向往
请
下列作品,不属于废名的是()。 A. 《桥》 B. 《钓台的春昼》 C. 《放猖》 D. 《中国文章》
请
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的总体风格()。 A. 潇洒 B. 比较清朗 C. 比较豪放 D. 浓郁
请
周作人的《苦雨》表现的是()。 A. 三十年代京海之争时,作者的失望与追求的苦闷。 B. 二十年代五四落潮时,作者的失望与追求的苦闷。 C. 四十年代作者任伪职时的苦闷。 D. 二十年代作者的休闲雅趣。
请
周作人在《金鱼》中,开首议论“三不喜”,第一不喜欢的动物是()。 A. 金鱼 B. 猫 C. 叭儿狗 D. 鹦鹉
请
关于散文诗集《野草》,下列说法比较正确的选项有()。 A. 《死火》表现了冰与火的交融,冷与热的叠加,是鲁迅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 B. 野草是生命的象征,鲁迅借此题表现了自己的生命哲学。 C. 《腊叶》中将死与生并置,可以看作鲁迅的遗言。 D. 《影的告别》中连续用四个“然而”,表达了一种两难选择的困境。 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影的告别》在构思上以物喻人,展示了死亡的生命哲学。 B. 《女吊》中对女吊的正面描写很少。 C. 《灯下漫笔》先在《莽原》发表后,收入杂文集《坟》。 D. “长妈妈”是我儿时的保姆,她质朴善良,但也有繁琐,粗俗的一面。 请
关于废名的《放猖》,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 《放猖》与《女吊》、《水里的东西》均取材于“鬼物”。 B. 文章结尾提到了“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是一处败笔。 C. 《放猖》刻意写作,而《三竿两竿》则属于不经意为文。 D. 《放猖》主要描绘了放娼的整个过程,呈现出纯粹的写实风格。 请
关于郁达夫游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雁荡山的秋月》中混用了些许的文言字句,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作品的可读性。 B. 郁达夫在20世纪30年代将较多精力转向游记的创作。 C. 《雁荡山的秋月》将叙事、写景、抒情很好的杂糅起来,形成了隽美、清丽、秀逸的特征。 D. 《雁荡山的秋月》在艺术上以情韵、意境、个性见长。 请
关于《女吊》和《水里的东西》,正确的说法有()。 A. 《女吊》写出吊死鬼的“讨替代”,不及河水鬼可爱。 B. 两篇文章都写出鬼的可敬或可爱。 C. 《水里的东西》的结尾,违背了《伊索寓言》的写法。 D. 《女吊》中对“女吊”的描绘是浓墨重彩。 请
周作人《鬼的生长》后半部分大量抄写《乩乱日记》,出现的部分人物有()。 A. 寿春叔祖 B. 杏宝 C. 康节公 D. 鼎宝 请
下列散文,属于描写“异类”或“鬼物”的有()。 A. 《三竿两竿》 B. 《放猖》 C. 《水里的东西》 D. 《女吊》 请
关于《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阿长性格的描写,正确的分析有()。 A. 絮叨 B. 粗俗 C. 愚昧 D. 心善 请
有关《苦雨》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有()。 A. 所用材料一般是不入诗文的,而作者却能写出味道来。 B. 文章的后半部分显示出了淡淡的哀愁。 C. 反映了五四落潮时的失望与追求的苦闷。 D. 使用了“书信体”。 请
林语堂《忆狗肉将军》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A. 语言平淡,淡中有味。 B. 全篇皆用反语,追求幽默的效果。 C. 多有“欧化”句法。 D. 显出活泼、俏丽和富有讽刺性的特征。 请
阅读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从“我坐到后舱下,向着河流清算我对于这条河水的旧帐……”到“我有点儿担心地方虽一切没有什么变动,我或者变得太多了一些”,它反映了“我”什么样的心境,结合本文写作的时间,谈谈你对“一套用文字写成的历史与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理解? 请
“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麦田四五月最宝贵的财富,大地蓄积的精华.风吹麦田,麦田摇荡,麦浪把幸福送到外面的村庄。到了六月,农民抢在雷雨之前,把麦田搬走。”———苇岸《大地上的事情》试析作者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哲理? 请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 张爱玲《天才梦》、沈从文《潜渊》、废名《苦茶》、何其芳《画梦录》 B. 张爱玲《天才梦》、沈从文《生命》、何其芳《独语》、废名《蝇》 C. 张爱玲《天才梦》、沈从文《生命》、何其芳《独语》、废名《儿女》 D. 张爱玲《天才梦》、沈从文《生命》、郁达夫《钓台的春昼》、林语堂《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午门忆旧》中关于“忆旧”的成分很少,叙述的主体是物。 B. 《午门忆旧》更多的展现了午门建筑的风俗、掌故,不追求抒情效果。 C. 《午门忆旧》虽为散文,却更接近宋代的笔记。 D. 《午门忆旧》作于北平解放后。
请
《商州又录》借季节的变化,描绘了十一幅写意的素描画,其中季节变化的顺序大致是()。 A. 冬――春―-夏――秋 B. 冬――春―――秋――夏 C. 春――夏――秋――冬 D. 冬――夏――春――秋
请
“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这段话出自()。 A. 《画梦录·弦》 B. 《十年一梦》 C. 《独语》 D. 《画梦录·梦后》
请
《思维的乐趣》中,被称为是“一尊微笑着的菩萨”的人是()。 A. 尼采 B. 罗素 C. 史铁生 D. 张承志
请
下列作品,属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是()。 A. 《商州又录》 B. 《灵魂的声音》 C. 《我与地坛》 D. 《更衣记》
请
作品对孤独的心境、瞬间的意境作了较为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一种“不能表达”的终极体验,与上述艺术特点对应的作品是()。 A. 《独语》 B. 《烛虚·五》 C. 《思维的乐趣》 D. 《大地上的声音》
请
“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这是作家()理想中的散文。 A. 贾平凹 B. 沈从文 C. 周作人 D. 汪曾祺
请
下列作品,不属于汪曾祺的作品是()。 A. 《游戏、平等、墓地》 B. 《午门忆旧》 C. 《城隍、土地、灶王爷》 D.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请
“路是顽皮的,时断时续。因为没有浮沉,也没有他的脚印”(《商州又录》)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夸张 B. 拟人 C. 借代 D. 比喻
请
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 《忆狗肉将军》在艺术上以幽默、讽刺为主要特征。 B. 《儿女》表达了一个父亲深沉的爱,语言质朴。 C. 《月下老人祠下》着重表达了一种旧地闲游的“惘惘然”。 D. 《三竿两竿》以纯粹的写实见长。 请
《我与地坛》中,被“我”回忆和想象的人有()。 A. 唱歌的小伙 B. 一对老人 C. 一个女孩 D. 一个女工程师 请
下列作品属于沈从文创作的散文有()。 A. 《潜渊》 B. 《烛虚·五》 C.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D. 《看虹录》 请
下列作品中,属于抒情散文的是()。 A. 《寒风吹彻》 B. 《我与地坛》 C. 《商州又录》 D. 《烛虚·五》 请
午门是紫禁城总体建筑的一部分,它的主要用处是()。 A. 举行大典,皇上登上城楼接见外国使节。 B. 献俘。 C. 斩首示众之地。 D. 举行廷杖。 请
下列作家,属于20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的是()。 A. 史铁生 B. 王小波 C. 贾平凹 D. 汪曾祺 请
下列作品属于郁达夫创作的散文有()。 A. 《沉沦》 B. 《雁荡山的秋月》 C. 《迟桂花》 D. 《钓台的春昼》 请
《我与地坛》对下列()几组生存悖论进行了思索与探求。 A. 生与死 B. 苦难与救赎 C. 幸运与不幸 D. 健康与残疾 请
试分析张爱玲《更衣记》的艺术特色。 请
试分析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 请
在闻一多先生的诗中,颇为特别的,甚至在现代新诗中都不多见的诗作是()。 A. 《死水》 B. 《忘掉她》 C. 《发现》 D.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请
下面诗歌中,写于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的一首诗是()。 A. 《悼念一棵枫树》 B. 《母亲》 C. 《凶年逸稿》 D. 《乞丐》
请
都是新月派诗人的一组是()。 A. 徐志摩、郭沫若 B. 郭沫若、闻一多 C. 闻一多、穆旦 D. 徐志摩、闻一多
请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在形式上的一个特点是()。 A. 前三句用排句,第四句变化中有重复。 B. 前三句完全重复,第四句变化中有重复。 C. 精心选用“言前”辙。 D. 精心选用“发花”辙。
请
下面的诗作,可以看作现代人的“天问”的一首诗是()。 A. 《我的记忆》 B. 《乐园鸟》 C. 《我用残损的手掌》 D. 《雨巷》
请
把口语作为主要诗歌语言的一首诗是()。 A. 《母亲》 B. 《尺八》 C. 《发现》 D. 《尚义街6号》
请
都属于闻一多创作的诗是()。 A. 《死水》、《发现》、《忘掉她》、《黄鹂》 B. 《死水》、《发现》、《忘掉她》、《心跳》 C. 《死水》、《发现》、《心跳》、《印象》 D. 《死水》、《发现》、《太阳吟》、《残诗》
请
卞之琳《尺八》在抒情方式的变化表现在()。 A. 诗的小说化与戏剧化的努力 B. 直抒胸臆 C. 抒情结合议论 D. 借物抒情
请
艾青《黎明的通知》叙述语调的显著特点是()。 A. 低沉式 B. 高亢式 C. 平缓式 D. 呼唤式
请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段诗出自()。 A. 《再别康桥》 B. 《雪花的快乐》 C. 《黄鹂》 D. 《残诗》
请
关于郭沫若的《天狗》一诗的艺术特点,比较正确的选项是()。 A. 不受押韵的拘束。 B. 想象与思想不受拘束。 C. 不受旧诗中格律、平仄、长短的拘束 D. 运用了排比、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请
关于《悼念一棵枫树》,分析比较正确的选项有()。 A. 充分体现了诗歌音乐美与建筑美。 B. 借助被伐倒的一棵枫树,寄托诗人所体验到的人生的创伤和痛苦。 C. 诗篇以客观的物象表现主观情感。 D. 具有咏物诗的传统表现方法。 请
新月派诗人追求诗歌的()。 A. 图画美 B. 建筑美 C. 音乐美 D. 意境美 请
下列作品,采用了反讽手法和语言的是()。 A. 《思维的乐趣 》 B. 《忆狗肉将军》 C. 《十年一梦》 D. 《大地上的声音 》 请
穆旦的《出发》充满了对立概念,正确的选项有()。 A. “善良”与“僵硬” B. “和平”与“杀戮” C. “希望”与“失望” D. “个人的哀喜”与“被蔑视、被否定” 请
关于艾青《黎明的通知》,比较突出的艺术特点有()。 A. 采用了“呼唤式”的叙述语调。 B. 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以及历史黎明期欢乐感。 C. 运用了两行一节的快节奏,与《乞丐》相同。 D. 精心先用排比句式。 请
《寒风吹彻》中,“我”坐在炉边回忆到的人和事有()。 A. 姑妈的死亡 B. 冻死的陌生人 C. 抵御寒冬的母亲 D. 寒夜的经历 请
对于卞之琳的《断章》,与作者创作者创作意图不相同的阐释有()。 A. 人生不过是一种别人的“装饰” B. 着重在相对和相互联系上,“你”和“看风景人”互为风景。 C. 是一首情诗。 D. 写出了“人”对“情”的无奈,及“情”对“人”的捉弄。 请
结合作品分析闻一多诗歌的主要内容。 请
丁西林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多幕喜剧是()。 A. 《压迫》 B. 《一只马蜂》 C. 《妙峰山》 D. 《酒店》
请
冯至《十四行集》之十六和二十六两首诗具有()韵味。 A. 欢快的诗 B. 悲伤的诗 C. 沉思的诗 D. 激昂的诗
请
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是()。 A. 《原野》 B. 《梅雨》 C. 《北京人》 D. 《日出》
请
1928年,年仅20岁的穆旦写下了在现代诗歌史上很有影响的诗作()。 A. 《五月》 B. 《出发》 C. 《诗八首》 D. 《赞美》
请
都是《北京人》中的一组人物是()。 A. 曾思懿、曾皓、愫方、袁任敢、曾文彩 B. 曾思懿、曾皓、江泰、王福升、曾文彩 C. 曾思懿、曾皓、愫方、方达生、曾文彩 D. 曾思懿、曾皓、愫方、周萍、曾文清
请
都是穆旦创作的一组诗是()。 A. 《出发》、《控诉》、《冬》、《慈航》 B.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五月》、《冬》、《春》 C. 《赞美》、《春》、《五月》、《斯人》 D. 《五月》、《春》、《冬》、《女人》
请
翟永明的《母亲》,叙述方式上具有()。 A. 时间上的倒叙性 B. 时间上的顺叙性 C. “自白诗”的倾诉性 D. “自由诗”的任意性
请
都是《日出》中的一组人物是()。 A. 潘月亭、陈白露、李石清、江泰 B. 顾八妈妈、胡四、张乔治、刘麻子 C. 金八、胡四、黑三、方达生 D. 黄省三、王福升、小东西、黑五
请
《茶馆》从第一幕到最后一幕都出现过的重要人物是()。 A. 王利发、秦仲义、庞太监 B. 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 C. 王利发、常四爷、马五爷 D. 王利发、二德子、秦仲义
请
出场人物众多,对白之精到,属中外话剧罕见的一幕是()。 A. 《日出》第一幕 B. 《龙须沟》第二幕 C. 《茶馆》第一幕 D. 《雷雨》第一幕
请
《茶馆》分为三幕,所表现的三个时代是()。 A. 戊戌政变 B. 抗日战争后 C. 军阀混战(民国初期) D. 抗战时期 请
《日出》中,黄省三哭喊“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比较正确的理解是()。 A. 是这场戏的高潮。 B. 是这场戏的结局 C. 这是被潘月亭等人逼出来的,有一个酝酿的过程。 D. 嘴上说不怕,其实心里特别害怕。 请
关于《北京人》,正确的说法有()。 A. 剧中第一个上场人物是曾思懿 B. 作者最用心刻划的人物是愫方。 C. 愫方是生活在曾文清和曾思懿之间的苦恋者 D. 戏剧的主要冲突表现在曾皓与曾思懿,以及曾思懿与曾文清、愫方之间。 请
关于《龙须沟》,比较正确的说法有()。 A. 主要写了三户人家 B. 全剧共三幕 C. 第三幕着重解决人与沟的矛盾 D. 程疯子刻划得较为生动感人。 请
试分析《酒后》的语言特色。 请
试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曹禺话剧的诗意特征。 请
杨绛在散文《隐身衣》中推崇的一种人生态度是()。 A.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B. 烦恼皆因强出头。 C. 是什么料,充什么用。 D. 万人如海一声藏。
请
《影的告别》中,“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浸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对这句话理解比较正确的选项有()。 A. 反抗黑暗自然被黑暗所不容。 B. 影子在完全黑暗和完全光明中,都将消失。 C. 影子惧怕黑暗,又不喜欢光明。 D. 影子明哲保身,不愿见光明。 请
关于《商州又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艺术上以描写意境见长。 B. 大致以季节为线索连贯全文。 C. 《商州又录》是贾平凹以商州为题材,创作的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散文。 D. 作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请
《灯下漫笔》谈到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计有()。 A. 可恕的一种,可憎的两种 B. 可恕和可憎的各一种 C. 可恕的两种,可憎的一种 D. 可恕和可憎的各两种
请
散文诗集《野草》中,最能显示鲁迅自己的作品是()。 A. 《腊叶》 B. 《过客》 C. 《影的告别》 D. 《死火》
请
关于废名的《放猖》与《三竿两竿》,较正确的分析是()。 A. 《放猖》结尾借景抒情,《三竿两竿》结尾似结非结。 B. 《放猖》基本是虚写,《三竿两竿》是实写。 C. 《放猖》题材与《女吊》、《水里的东西》相类,文字也相类。 D. 《放猖》是刻意为文,《三竿两竿》不经意而成。
请
关于《灯下漫笔》,比较正确的理解是()。 A.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句话的意思是“此时太阳何时死亡呢?我和你都逃亡!” B.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本句是从作者自身兑换银元的心态,想到整个民族的心态。 C. “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宴,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本句是全文的高潮。 D.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明的实质的认识。 请
《烛虚·五》是沈从文在昆明期间所作,题名意为“使生命之光,煜煜照人,如烛如金”,属于()散文。 A. 议论性 B. 回忆性 C. 自传性 D. 写景性
请
下列作品,属于写景散文的是()。 A. 《苦雨》 B. 《午门忆旧》 C. 《商州又录》 D. 《我与地坛》
请
下列作品,不属于史铁生创作的是()。 A. 《公寓生活记趣》 B. 《游戏、平等、墓地》 C. 《命若琴弦》 D. 《我与地坛》
请
张爱玲《更衣记》对于男装的陈述,正确的是()。 A. 男装的近代史较为平淡。 B. 直至十九世纪,中外的男子尚有穿红着绿的权利。 C. 民国四年至十年,男人的衣服也讲究花哨。 D. 因为习惯上的关系,男子的打扮往往较中程式。
请
巴金在《十年一梦》中将自己看作()。 A. 历史的受害者 B. 奴在心者 C. 奴在身者 D. 有责任的文化英雄 请
何其芳的《独语》有相当多的想象成份,下列人物属于这种想象的有()。 A. 阮籍 B. 庾信 C. 陶渊明 D. 维特 请
下列作品中均选自《湘行散记》的是()。 A.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B. 《边城》 C. 《鸭罺围的夜》 D.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请
“生命之火熄了又熄了,一片蓝焰,一堆灰。谁看到?谁明白?谁相信……”这一段文字节选自()。
A. 《寒风吹彻》 B. 《我与地坛》 C. 《大地上的事情》 D. 《烛虚·五》
请
下列关于《更衣记》的陈述,正确的是()。
A. 是张爱玲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散文。 B. 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对服饰的变迁、文化氛围及社会心理均作了一定的描绘。 C. 对自满清以来三百年的中国服饰作了一个回顾。 D. 艺术上表现了取喻和用词的准确与灵动。 请
请结合《苦雨》分析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 请
《商州又录》中有许多画面感极强的意境,阅读一、二两节,分析其意境美。 请
史铁生《我与地坛》对人类普遍生存的困境进行了追问和思考,这些问题展示了史铁生什么样的精神世界,选取其中任一组,谈谈你的理解? 请
结合作品《会唱歌的鸢尾花》,分析诗中如何使用修饰性语词和假设、让步、转折等句式,看看这些修辞方式是怎样传达出叙述者的曲折感情。 请
结合诗歌写作的背景,理解为何在《走向冬天》的结尾处,要以“而冰山连绵不断∕成为一代人的雕像”来概括全诗表达的情绪。 请
曹禺以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目的的话剧是()。
A. 《雷雨》 B. 《北京人》 C. 《原野》 D. 《日出》
请
试述《酒后》的语言特色。 请
试述《日出》的结构特色。 请
贾平凹的《商州又录》共有多少个段落()。
A. 10 B. 12 C. 11 D. 9
请
《腊叶》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中。
A. 《野草》 B. 《朝花夕拾》 C. 《故事新编》 D. 《坟》
请
“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这句诗的作者是()。
A. 西川 B. 牛汉 C. 舒婷 D. 北岛
请
比较废名的两篇散文《放猖》、《三竿两竿》,体会二者在写法上的区别,并分析废名的语言风格。 请 国开电大新疆电大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国开电大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