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22秋《中国法制史》在线平时作业3[答案]
时间:2022-10-29 11:50 来源:奥鹏教育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点击:次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C 试卷总分:100 得分:95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明代设于中央的专门监察机关是( )。 A.御史台 B.廷尉 C.大理寺 D.都察院 正确答案:A
2.南京国民政府的诉讼法在证据认定上采用的是( )。 A.自由心证原则 B.口供为主原则 C.法定证据原则 D.五听 正确答案:C
3.在唐代,一个依律本应判处死刑的犯人被减等处理后,最可能被判处的刑罚是( )。 A.斩右趾 B.宫刑 C.刺配 D.加役流 正确答案:B
4.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 ) A.傅别 B.质剂 C.券书 D.书契 正确答案:B
5.在中国唐代,外商来华经商过程中如果实施犯罪,适用何种法律?( ) A.一律适用唐律 B.一律适用外商本国法 C.视犯罪类型而定适用法律 D.特殊情况可以适用第三国法 正确答案:C
6.《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 )。” 正确答案:C A.文刑 B.像刑 C.九刑 D.吕刑 正确答案:C
7.春秋时期,针对以往传统法律体制的不合理性,出现了诸如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晋国赵鞅“铸刑鼎”等变革活动。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A A.晋国赵鞅“铸刑鼎”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 正确答案:B B.奴隶主贵族对公布法律并不反对,认为利于其统治 C.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壁垒 正确答案:C D.孔子作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肯定赵鞅“铸刑鼎”的举措 正确答案:A
8.唐、宋时代由中央政府主持的法律专业考试被称为( )。 A.律博士 B.明经科 C.明法科 D.司法资格考试 正确答案:D
9.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 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 正确答案:A 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 正确答案:A D.商鞅推行奖励农耕政策,鼓励百姓同居共产 正确答案:D
10.明《大诰》明确将 ( )作为重点打击对象。 A.盗贼 B.贪污 C.谋反 D.文字狱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D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1.隋朝的法律有( )。 A.《新律》 B.《开皇律》 C.《大业律》 D.《开皇令》 正确答案:C
12.清乾隆年间,甲在京城天安门附近打伤乙被判笞刑,甲不服判决,要求复审。关于案件的复审,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应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会同审理 B.应由九卿、詹事、科道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会同审理 C.应在霜降后10日举行 D.应在小满后10日至立秋前1日举行 正确答案:A
13.根据清朝的会审制度,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程序之后,分四种情况。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情实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绞监候或斩监候 B.缓决,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大者,可再押监候 C.可矜指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免于死刑,一般减为徒、流刑罚 D.留养承嗣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被害人有亲老丁单情形,奏请皇帝裁决 正确答案:B
14.关于《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 B.《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 正确答案:A C.《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 D.《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 正确答案:B
15.秦汉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等,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徒刑?( ) A.候 B.隶臣妾 C.弃市 D.鬼薪、白粲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D
16.宋初中央设三司总管财政,三司有( )。 A.户部 B.度支 C.盐铁 D.礼部 正确答案:B
17.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B.明清的廷杖之制是根据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惯例 C.明清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但是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使实际执法与法律制度日益脱节 D.“申明亭”为明代法定的基层调解机构,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C
21.以下哪些表述正确地揭示了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 ) A.法自天启 B.圣王立法 C.刑起于兵 D.礼源于祭祀 正确答案:A
19.秦汉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等,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徒刑?( ) A.候 B.隶臣妾 C.弃市 D.鬼薪、白粲
20.秦朝的劳役刑有( )。 东大22秋《中国法制史》在线平时作业3[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中国法制史》在线平时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在中国法制史上,司法管辖区分为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开始于( )时期。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清末 D.南京国民政府
2.唐律中“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之条款,就其性质而言,应属于( )。 A.类推 B.比附 C.当然解释 D.自由裁量
3.在立法上第一次对化外人相犯作出较为明确规定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清朝统治者入关后的第一部法典是( )。 A.《大清律集解附例》 B.《大清律集解》 C.《大清律例》 D.《大清会典》
5.在秦律中,男子服筑城的苦役、女子服舂米的劳役称为( )。 A.罚作 B.城旦舂 C.司寇 D.鬼薪白粲
6.唐律中的“八议”是有关皇亲、朝廷高官等八种人在犯罪后享有通过大臣集议、由皇帝裁决,从而减免刑罚的特权制度。但这一制度不适用于( )。 A.盗徙封罪 B.“十恶”罪 C.非所宜言罪 D.匿户罪
7.后人评价《大明律》曰:“千数百年之律书,至是面目为之一大变”,是指( )。 A.《大明律》突破了隋唐以来律典依十二篇分编的传统,首创按朝廷六部的政务范围分目的新体例 B.《大明律》首创律、诰合编的新体例,从而将刑罚的威慑力发挥到极致 C.《大明律》条例简于唐律,而精神严于宋律 D.《大明律》律首冠以服制图、六赃图等图表,相关制度更为形象直观
8.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 A.王命 B.天启 C.禹刑 D.礼仪
9.奉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基本路线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10.关于《大清新刑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法典 B.《大清新刑律》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 C.《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刑法性质的内容 D.《大清新刑律》于1911年公布,但没有实施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1.清代的会审制度在明代会审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形式?( ) A.三司会审 B.九卿会审 C.秋审 D.热审
12.关于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的“礼法之争”,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这场争论是先秦时代“礼法之争”的延续,本质上是关于治国以法还是以礼为主的争论 B.“礼法之争”的双方是以旧官僚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代表的法理派 C.“礼法之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刑法上“干名犯义”和“无夫奸”等条款的存废上 D.“礼法之争”最终以法理派的全胜而告终
13.商鞅变法是秦国走向富强的发动机,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 ) A.推行什伍连坐 B.推行郡县制 C.改法为律 D.奖励军功
14.秦代刑罚体系中既有肉刑,又有劳役刑,而且经常把肉刑与劳役刑结合在一起使用,以下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黥城旦 B.完城旦 C.耐为隶臣 D.具五刑
15.明朝的( )合称三法司。 A.刑部 B.大理寺 C.御史台 D.都察院
16.中国传统戏剧多有剧目涉及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成立的?( ) A.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父强许祝英台婚配马文才的情节,反映了东晋仍然沿袭西周确立的“父母之命”婚姻缔结原则 B.粤剧《斩娥》中,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案件,反映了元代对诬告等行为严加处罚的具体法律规范 C.昆曲《十五贯》中,况钟对娄阿鼠偷盗十五贯杀死店主尤葫芦案调查取证的故事,反映了清初明律令、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 D.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徐九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唱词,反映了清末为官清明、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观念
17.商鞅变法是秦国走向富强的发动机,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 ) A.推行什伍连坐 B.推行郡县制 C.改法为律 D.奖励军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