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8月课程考试《生态学》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时间:2022-07-24 08:10 来源:奥鹏教育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点击:次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8月课程考试《生态学》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正确答案:C 《生态学》期末考试(A卷)答题纸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成绩: 注意:全卷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不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打“√”或“×”)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生物体对低温和高温的适应有哪些? 2. 协同进化所包含的内容? 3. 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 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五、论述题(20分) 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生态学》期末考试A卷 注意:全卷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20,每题2分) 1.小黄同学用一个生物网到一个池塘去取浮游生物样本,小黄准备取6个样本,这6个样本他应该:( ) A. 集中在靠岸边的地方取样,这样比较方便些,也更安全些; B. 他应该在池塘中间取样,因为池塘中间受人为干扰比较少些; C. 集中在一个地方取样,这样结果会比较准确些; D. 随机地在池塘各个位置取样,这样结果会比较准确些。 2.影响生物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两个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是:( ) A. 地形和土壤; B. 温度和降水; C. 温度和土壤; D. 降水和地形。 3.有人将非生物环境划分为条件和资源,下列哪一选项均为资源:( ) A.食物,温度;B.食物,水;C.水,湿度;D.pH,辐射能。 4.把豹蛙分别长期放在5℃和25℃环境下饲养,然后再把这两种情况下饲养的豹蛙都置于10℃的环境下,那么这两种情况下饲养的豹蛙的耗氧量:( ) A.相等; B.5℃情况下饲养的蛙耗氧量大于25℃情况下饲养的蛙; C.5℃情况下饲养的蛙耗氧量小于25℃情况下饲养的蛙; D.无法比较 5.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7.在一个面包上有个霉菌,如果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其数量变化在一天内最可能的是( ) A.“J”型曲线增长 B.“S”型曲线增长 C.“J”型或“S”型曲线增长 D.无规律增长 8.近年来,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 ) A.控制所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B.检修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 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 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 9.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 ) A初生演替B.先是初生演蓉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10.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B.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加以控制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D.人类活动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二、多选题(20,每题4分) 1.在下列生态因子中,与种群数量多少有关的是:( ) A.寄生: B.代谢废物积累: C.捕食: D.严寒的冬天。 2.某动物种群的年增长率是0.05 ,假设今年(2017年)统计种群数量有100只,那么如果年增长率不变,下列推算何者正确:( ) A.2021年约105只; B.2019年约112只; C.2020年约116只; D.2021年约125只。 3.下列关于限制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密度养鱼池里水的溶氧量很容易成为限制因子; B.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广,而且这种因子又非常稳定,那么这种因子不太可能成为限制因子; C.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窄,而且这种因子又易于变化,那么这种因子很可能会成为限制因子; D.生态学家一旦找到了限制因子,就意味着找到了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子。 4.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直接的关系 C.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别 D.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 5白蚁以木头为食,但是它自身却不能消化木纤维,但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够将木纤维分解成果糖,这些果糖既可以供白蚁利用,又可以作为鞭毛虫的食物;十年前,欧洲的—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这种鸟的生活习性与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似,后来发现草地百灵鸟绝迹了;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状张开,当小虫进入,触动腺毛,两片叶子便合找,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白蚁和它肠内的鞭毛虫的关系、欧洲百灵与美洲百灵的关系,捕蝇草与这种小虫的关系依次是 ( ) A.共生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三、判断题(打“√”或“×”,(20,每题2分) 1种群数量变化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 2种群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 ) 3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 5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 6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 7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稳定性越高( ) 8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分布。( ) 9长白山北坡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针阔混交林中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 ) 10正反馈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 四、简答题(20,每题5分) 1生物体对低温和高温的适应有哪些? 2协同进化所包含的内容? 3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五、论述题(20) 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8月课程考试《生态学》作业考核试题[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36 道试题,共 72 分) 1. 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 )。 A. 动作和语言 B. 记忆和动作 C. 记忆和语言 D. 语言和情景 满分:2 分
2.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 A. 记忆 B. 注意 C. 动作 D. 口头言语 满分:2 分
3. 董奇等将元认知的学习能力划分为三个方面: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 A. 学习活动开始的自我监控 B. 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 C. 学习活动完的自我监控 D. 学习活动完毕后的自我监控 满分:2 分
4. 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学习过程是: A. 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有用的人,整体的人格得到发展 B. 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 C. 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D.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满分:2 分
5. 人类特有的言语和思维活动,是在儿童( )开始真正形成的。 A. 3岁以后 B. 1岁以前 C. 6、7岁时 D. 2岁左右 满分:2 分
6. 刚吃过巧克力再吃水果,会觉得水果特别酸,这是( )现象。 A. 味觉适应 B. 嗅觉适应现象 C. 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造成的 D. 对比现象 满分:2 分
7. 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作家创作小说、建筑工人按设计图纸建造大楼等,都是( )。 A. 无意想象 B. 幻想 C. 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满分:2 分
8. 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 A. 感知 B. 动作 C. 表象 D. 语词 满分:2 分
9. 儿童创造想象的特点不包括()。 A. 独立性 B. 非模仿性 C. 知觉性 D. 新颖性 满分:2 分
10. 幼儿指着天空中的某一片云彩高兴地说:“妈妈,你看,那是小孩骑大马。”这是属于()。 A. 想象 B. 判断 C. 直觉 D. 下定义 满分:2 分
11. 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正确地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船和熨斗,井和亭,而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如塔和磨,则通常不能概括。这是() A. 直观的概括 B. 动作的概括 C. 语词的概括 D. 抽象概括 满分:2 分
12. ()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 A. 情绪 B. 情感 C. 注意 D. 意识 满分:2 分
13. 将“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说明( )。 A. 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B. 机械记忆可渗透到意义记忆中 C. 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 D. 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满分:2 分
14.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 )。 A. 反复练习 B. 回避说出某些词 C. 放慢说话的速度 D. 解除紧张 满分:2 分
15. 理智感是由( )。 A. 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引起的 B. 是否符合精神方面的需要引起的 C. 是否符合成人的要求引起的 D. 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引起的 满分:2 分
16.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 A. 自然实验法 B. 教育心理实验法 C. 实验室试验法 D. 观察法 满分:2 分
17. 儿童的视觉发展主要包括颜色视觉和( )的发展。 A. 形状视觉 B. 空间视觉 C. 大小视觉 D. 视觉敏度 满分:2 分
18. 一个5岁三个月的女孩说:“我想画小猫咪、小花、还想画人”她基本上按所说的去画了。说明她的想象是( )。 A. 仍以无意想象为主 B. 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 C. 有计划的、但想象内容零碎、缺乏组织 D. 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满分:2 分
19. ()指客体的映象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并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 A. 知觉恒常性 B. 形状知觉性 C. 视觉恒常性 D. 嗅觉恒常性 满分:2 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