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川农《环境法规(本科)》22年6月课程考核[答案]
时间:2022-06-16 07:32 来源:奥鹏教育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点击:次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D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开发者,必须事先通过(),对项目的选址、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过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开发和建设。 A.调查、预测和评价 B.调查和评价 C.调查和预测 D.预测和评价 正确答案:B
2.固体废物转移指将固体废物从某一地域搬运到另一地域的过程,但不包括()。 A.在同一个县域内部的转移 B.在同一固体废物产生源内部的转移 C.在同一省域内部的转移 D.在同一国家内部的转移 正确答案:A
3.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废弃物质。 A.固态、半固态 B.固态 C.半固态 D.固态、液态 正确答案:D
4.自然资源使用权是单位和个人依法对()的自然资源进行实际运用,并取得相应利益的一种权利。 A.国家所有的或者集体所有 B.国家所有的 C.集体所有 D.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 正确答案:C
5.落后工艺设备限期淘汰制度指国家对()的落后工艺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设备实行限期淘汰的制度。 A.污染环境 B.严重污染环境 C.影响环境 D.破坏环境 正确答案:A
6.无过错责任的概念,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单位或个人,只要自己的污染危害行为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危害,即使主观上(),也要对其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A.没有故意 B.没有过失 C.没有故意和过失 D.没有故意或过失 正确答案:A
7.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指水体对进入其中的一定的污染物质有自然净化的能力,而使水体恢复()。 A.达标状态 B.自然状态 C.正常状态 D.无害状态 正确答案:D
8.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A.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 B.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 C.化学、物理或者放射性 D.化学、物理、生物 正确答案:B
9.许可征制度指凡是对环境有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才能从事该项活动。 A.颁发许可证后 B.审查批准后 C.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 D.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前 正确答案:C
10.“三同时”制度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正确答案:A A.同时投资、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B.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正确答案:D
1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 A.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B.具有权利内容的社会关系 C.具有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D.具有权利或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正确答案:C
12.环境污染防治法指国家为(),对生产和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活动实施管理,以达到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而保护人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目的而制定的同类法律的总称。 A.治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B.预防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C.预防或治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D.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正确答案:A
13.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以为人类生存发展产生经济价值、增值造福的那部分自然环境,也可以说是能被人类()的那部分自然环境,如土地、水、草原、森林、野生生物等。 A.影响 B.感知 C.监测 D.开发利用 正确答案:A
14.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排污者根据法律规定,向污染源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其(),并由环境管理部门审查监督的制度。 A.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B.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情况 C.污染物的防治情况 D.污染物的排放或防治情况 正确答案:D
15.环境监测制度是环境监测的(),是围绕环境监测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它通常由环境监测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规范、环境监测方法规范、环境监测数据管理规范、环境监测报告规范等组成。 A.程序化 B.制度化 C.法律化 D.形式化 正确答案:D
川农《环境法规(本科)》22年6月课程考核[答案]多选题答案 正确答案:D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包括()。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D.环境标准 正确答案:A E.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F.教育法
1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项目可分为()。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监测报告 正确答案:A E.环境规划报告 F.环境风险分析报告
21.环境标准由()组成。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基础标准 D.方法标准 正确答案:C E.标准样品标准 F.环境评价导则
19.法的分类有() A.国内法和国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正确答案:D E.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F.公法和私法
2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两个必备条件是()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的存在 B.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即法律事实的出现 C.侵权行为的出现 D.破坏资源的事实 正确答案:A E.污染环境的事实 F.损害后果的出现
21.法的规范作用有() A.指引作用 B.评价的作用 C.教育作用 D.强制作用 正确答案:D E.干扰作用 F.预测作用
2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任务有() A.理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 C.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D.促进社会稳定 正确答案:A E.维护统治阶级统治 F.惩罚犯罪
23.限期治理的对象包括()。 A.位于特别保护区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 B.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 C.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污染源 D.对环境有影响的污染源 正确答案:B E.超过当地环境容量的污染源 F.采用落后工艺的污染源
24.法的基本特征包括() A.法的产生要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B.法是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正确答案:C E.具有社会性 F.具有自然性
2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保护人权 B.保护与改善环境 C.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D.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正确答案:A E.提高环境意识 F.促进经济发展
川农《环境法规(本科)》22年6月课程考核[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环境法规(本科)》21年6月作业考核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以为人类生存发展产生经济价值、增值造福的那部分自然环境,也可以说是能被人类()的那部分自然环境,如土地、水、草原、森林、野生生物等。 A.影响 B.感知 C.监测 D.开发利用
2.“三同时”制度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投资、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B.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3.环境污染防治法指国家为(),对生产和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活动实施管理,以达到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而保护人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目的而制定的同类法律的总称。 A.治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B.预防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C.预防或治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D.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4.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排污者根据法律规定,向污染源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其(),并由环境管理部门审查监督的制度。 A.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B.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情况 C.污染物的防治情况 D.污染物的排放或防治情况
5.落后工艺设备限期淘汰制度指国家对()的落后工艺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设备实行限期淘汰的制度。 A.污染环境 B.严重污染环境 C.影响环境 D.破坏环境
6.环境与资源保护刑事责任,指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造成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已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行为的法律制裁。 A.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 B.污染和破坏环境 C.严重污染环境 D.严重破坏环境
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是指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对其造成和可能造成()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A.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 B.环境污染 C.资源破坏 D.环境污染或资源破坏
8.经济刺激制度指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可使(),激发企业对环保的热情。 A.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B.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外部化 C.环境污染的内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D.环境污染的内部不经济性外部化
9.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是指为实现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目标,在法律上充分体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在指导、制定或修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草案的过程中,对立法者具有指导意义的()。 A.基本原理 B.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C.基方法 D.基本原理或基本方法
10.自然资源档案制度是法律对自然资源档案的种类、级别、适用对象、内容、范围、资料更新时间、查阅和借阅方法、保管技术和设施与设备、保管机构及其管理要求等所作的()。 A.规范 B.规定 C.要求 D.约定
11.区域环境是被人类活动高度改造的(),是社会经济与自然因素的结合体,是环境中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关系最密切的一部分。包括城市、村镇、经济开放地区。 A.人工环境 B.人工自然环境 C.自然环境 D.人工或自然环境
12.自然资源保护法,又称为“()”,在《全国生态环境规划》中也称之为“生态环境相关法律规范”,是关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环境要素保护法 B.环境保护法 C.生态要素保护法 D.生产要素保护法
13.限期治理制度指对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应强烈的重点排污单位和在特殊保护区域内超标准排污的已有设施,依法采取()完成治理任务的制度。 A.限制时间、限定内容、限定效果 B.限制时间、限定方式、限定效果 C.限制手段、限定内容、限定效果 D.限制时间、限定内容、限定影响
1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开发者,必须事先通过(),对项目的选址、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过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开发和建设。 A.调查、预测和评价 B.调查和评价 C.调查和预测 D.预测和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