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22年春东财《宪法》单元作业二[答案]
时间:2022-05-11 06:44 来源:奥鹏教育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点击:次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在我国《宪法》中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在( )年的宪法修改中。 A.1993 B.1999 C.2004 D.2021 正确答案:-----
2.依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应由( )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A.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B.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D.国务院总理 正确答案:-----
3.在实践中,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通过和公布的方式是( )。 A.由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公告公布 B.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公告公布 C.由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以主席令的方式公布 D.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以主席令的方式公布 正确答案:-----
4.我国的宪法日是( )。 A.11月1日 B.11月4日 C.12月1日 D.12月4日 正确答案:-----
5.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 )召集。 A.委员长 B.委员长会议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主席团 正确答案:-----
6.我国《宪法》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 )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A.40 B.45 C.50 D.55 正确答案:-----
7.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 )年通过的。 A.1954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82年 正确答案:-----
8.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明确宣告本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 )。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根本任务 D.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
9.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正确答案:-----
10.我国的立法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正确答案:-----
22年春东财《宪法》单元作业二[答案]多选题答案 正确答案:-----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 )。 A.自治区的人大 B.自治区人民政府 C.自治区人民法院 D.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正确答案:-----
12.我国《宪法》规定,南开在线作业答案,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 )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正确答案:----- A.审判机关 B.检察机关 C.公安机关 D.执法部门 正确答案:-----
13.国家监察委员会对( )负责。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正确答案:-----
14.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按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 )。 A.地方性法规 B.自治条例 C.单行条例 D.行政法规 正确答案:-----
15.《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 ),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 A.树立宪法意识 B.恪守宪法原则 C.弘扬宪法精神 D.履行宪法使命 正确答案:-----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6.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对本级人大和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向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
17.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
21.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
19.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
20.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执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可以不给予补偿。( )
22年春东财《宪法》单元作业二[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公共危机管理1657》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机应对技能训练。 C.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D.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 )。 。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3.能否处理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关键原则是( )。 A.以人为本原则 B.尽早化解原则 C.依法处理原则 D.当地领导负责原则
4.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是以()为基本行政单元实施灾情管理。 A.乡镇级 B.县级 C.地市级 D.省级
5.下列不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的是( )。 A.成因的多样性 B.传播的广泛性 C.分布的差异性 D.治理的单一性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 )的原则。 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C.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D.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7.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 )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8.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机应对技能训练。 C.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D.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9.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公共危机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10.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是以( )为基本行政单元实施灾情管理。 A.乡镇级 B.县级 C.地市级 D.省级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 )。 A.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 B.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 C.一般法律法规 D.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12.建立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意义( )。 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B.是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 C.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D.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
13.公共危机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 ) A.国家财政支出 B.社会救助 C.国际援助 D.政府通过其强制力取得的临时性财产征用
14.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 )来分级。 A.危害程度 B.紧急程度 C.发展事态 D.控制程度
15.公共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 )。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16.公共危机应急处置包括( )。 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置 C.应急响应 D.应急总结
17.制订重建工作计划的基础是建立信息库,具体包括( ) A.历史上有关灾情的报告、文字记载、相关资料 B.灾后的评估报告、为灾区所收集的资料、信息的储存、数据参考 C.在救援阶段的资料、信息、报告 D.国际救援机构提供的报告
1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综合协调包括政府的协调和办事机构的协调 B.分类管理是按照突发事件的不同特性实施相应的管理 C.分级负责是指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 D.任何突发事件都必须要坚持属地管理为主
19.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 )。 A.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 B.专业救助组织体系 C.专家咨询组织体系 D.辅助与支持体系
20.最小代价原则的要求包括( ) A.前提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优先权 B.要把对自由权和财产权的损害控制到最低的限度 C.坚持常态措施用尽原则 D.要把对正常的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21.突发公共事件是否最终演化为公共危机,其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领导者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22.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
2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