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2月课程考试《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怎么获取?]
时间:2022-02-16 04:30 来源:奥鹏教育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点击:次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2月课程考试《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怎么获取?]答案 《德育论》期末考试(A卷)答题纸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成绩: 一、单选(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多选(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21 19 20 三、判断(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德育论》期末A卷试题 单选(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顶的____1____和心中的____2____。A、星空;道德律 B、星空;法律 C、太阳;道德律 D、太阳;法律 2.我们看世界,要有基本的立场或者范式,人类已经形成的看世界的基本范式是两个,一个是___1____,另外一个是___2____。 A、知识;理性 B、技术;理性 C、理性;道德 D、科学;道德 3.苏格拉底说:“一个未经___1____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生活。”,这就是理性的化身。 A、省察 B、观察 C、思辨 D、思考 4.美国作家、诗人、评论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曾这样说过:“政府,与其说是我们存在的___1____,不如说是我们存在的___2____。” A、基础;根本 B、根本;基础 C、原因;结果 D、结果;原因 5.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___1____,物吾___2____也”。 A、根基;与 B、同胞;同 C、根基;同 D、同胞;与 6.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罪恶的原因在于人滥用了上帝赋予人的______,自愿地背离了善之本体(上帝)。 A、自由意志 B、社会意志 C、 民主意志 D、权利 7.奥古斯丁的“罪恶”说,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宗教哲学体系,它甚至贯穿着西方乃至人类精神。罪恶基本上是___1____的意思,即人的自由意志不愿意把人往上抬举,而是把人往下坠,那些把人拉下水的低下之物,就成了人的灵魂的主人。 A、堕落 B、邪恶 C、黑暗 D、无知 8.德性是“___1____与身体的全然完美”,“文武双全、___2____的高贵品质” A、心智,充满智慧 B、心智,术德兼修 C、心理,术德兼修 D、心理,德才兼修 9.“阿德勒告诉我们,那些被伟大书籍的作者讨论最多的观念,也就是影响最大的观念。西方被讨论最多的五个观念,依次是上帝、___1____、人、国家与___2____。中国这方面在先秦典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观念是道、___3____、天命、仁(包括爱)、___4____。” A、智慧,爱,心性,人 B、爱,心性,人,知识 C、知识,爱,人,心性 D、爱,智慧,知识,心性 10.道德教育的根本是祭起一套说话体系。打倒或者推翻一个道德教育体系,就在于放倒那个道德教育的___1____。 A、说话体系 B、规则 C、行为体系 D、奠基人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2月课程考试《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怎么获取?]多选题答案 正确答案:----- <>二、三、判断(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21. 鲁洁先生说:“德育所涉及的是人的灵魂、精神中最深沉的部分。”22. 班华先生说:“德育即育德” 23. 这门道德教育,是基于“德性与文化”的学科。 24. 当代中国儿童处于双重断裂:伦理断裂与生计断裂。 25. 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26.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集中的伦理显现,所谓的“三纲五常”是: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7. 目前世界上没有国家或者地区对同意安乐死立法吗 28. “政治正确”的支持者倾向采用“中立语言”(inclusive language)、“文明语”(civility)来形容政治正确。反对者则认为政治正确属贬义词,与假道学、过度敏感、斤斤计较的意义近似。 29. 我们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道德,主要就是看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各种各样的关系,特别是衡量个人与自己、个人与自己周围的关系,尤其是个人与政府、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30. 个人不能自己处置自己的生命,因为个人的生命权不属于自己,是属于人类的,所以,人是不能自杀的。宗教认为,生命是神(上帝)的选择,是神(上帝)的权利。 31.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3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33.《圣经·创世记》说,上帝造人类的男先祖亚当和女先祖夏娃,造伊甸园叫他们生活在里面,叫他们听上帝的话,无忧无虑,没有死亡,那就是人类的原初生活。后来夏娃受了蛇的引诱,叫亚当听她的话,他们一起偷吃智慧果,从而违背了上帝的禁令,犯下了 原罪 。上帝处罚他们,驱逐出伊甸园,叫他们既过着艰辛的生活,又一辈子都会犯罪,还会死亡因而,这个罪叫本罪。 34.卢梭说:“儿童第一步走向邪恶,大抵是由于他那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歧途的缘故。 35. 如勇敢,智虑,节制,正义,忠诚,温和,羞耻,义愤,慷慨,友爱,骄傲,坚强,大度,大方,机智,这些属于伦理德性。 36. 德性是灵魂中固有的品质,这个“品质”的意思,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是人灵魂中固有的某种特性,譬如马会奔跑,鸟会飞翔,人会思维,这都不需要教育,因为这种能力是本来就有的,需要的是后天的引导,并在活动中显现出来。 37.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8.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9.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0.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2月课程考试《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怎么获取?]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社会意识对德育产生制约影响作用的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 A. 德育结构 B. 德育目标 C. 德育内容 D. 德育方法 满分:2 分
2. ( )曾经指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A. 马克思 B. 亚里士多德 C. 恩格斯 D. 皮亚杰 满分:2 分
3. 德育的目的在于( ),这是德育区别于智育、体育、美育的主要标志。 A. 开发智力 B. 育德 C. 强身健体 D. 陶冶情操 满分:2 分
4. 包若维奇的活动—动机理论,以( )为核心来揭示儿童个性的发展。 A. 活动 B. 动机 C. 人际关系 D. 认知能力 满分:2 分
5. 区别德育影响和环境影响的根本标志是( ) A. 有无正确的方法 B. 有无有效的渠道 C. 有无固定的风格 D. 有无明确的目的性 满分:2 分
6. 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 ) A. 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 B. 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C. 强调施教传道方法和受教修养方法的综合统一 D. 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可以不相联系的综合统一 满分:2 分
7.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 A. 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 B.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C.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 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满分:2 分
8. 在集体中显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就是( )。 A. 班风 B. 集体舆论 C. 传统 D. 集体纪律 满分:2 分
9. 人生观、世界观已初步形成是在哪一年龄阶段( )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2 分
10. 从学科课程到活动课程有一个综合发展过程( ) A. 学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C. 学科课程—相关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D. 学科课程—核心课程—相关课程—活动课程 满分:2 分
11. 制定学校德育计划的前提是什么( ) A. 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B. 检查总结经验 C. 确定德育目标 D.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满分:2 分
12. 认识性德育课程的最主要功能就在于( ) A. 发扬传统美德 B. 传授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识能力 C. 提倡良好社会风气 D. 打破封建观念 满分:2 分
13. 国际课程理论领域的隐性课程的概念出现于( ) A. 20世纪40年代后期 B. 20世纪50年代后期 C. 20世纪60年代后期 D.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满分:2 分
14. 我国确定德育目标,应依据哪一种教育目标论( )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论 D. 儿童中心论 满分:2 分
15. 德育过程的本质是( ) A. 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 B. 造就道德客体的过程 C. 造就再生产道德客体的过程 D. 制定道德规范的过程 满分:2 分
16. 在中国古代德育思想中,( )思想占主导地位。 A. 儒家 B. 道家 C. 庄家 D. 老家 满分:2 分
17. 德育过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 A.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 B. 德育方法 C. 德育网络 D. 德育评价 满分:2 分
18. 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分水岭是( ) A. 认知—发展性 B. 主体—发展性 C. 客体—发展性 D. 客体—认知性 满分:2 分
19.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是哪一位教育家说的( ) A. 孔子 B. 荀子 C. 老子 D. 孟子 满分:2 分
20. 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标志是( )。 A. 品德认识 B. 品德情感 C. 品德意志 D. 品德行为 满分:2 分
二、 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现代德育面临的主要教育对象是( ) A. 现时代的儿童 B. 现时代的青少年 C. 现时代的中年人 D. 现时代的老年人 满分:2 分
2. 教育者组织德育过程大致有哪三个基本环节( ) A. 实施德育的准备 B. 德育实施 C. 德育评价 D. 德育交流 满分:2 分
3. 社会主义道德必须植根于民族的传统道德之中。下列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有() A. 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B. 符.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道德 C. 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满分:2 分
4. 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哪几种方式( ) A. 奖励 B. 惩罚 C. 陶冶 D. 操作评定 满分:2 分
5. 贯彻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包括( ) A. 要正面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 B. 要树立先进典型,用正面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前进 C. 要以表扬为主,批评、处分为辅,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向上的心理,鼓励他们不断前进,抑制不良思想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D. 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把耐心细致的说理疏导和必要的严格的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满分:2 分
6. 德育的全民性包括以下哪几层含义( ) A. 德育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权利、义务和责任 B. 德育的对象包括全国人民、全体社会成员 C. 德育的任务是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 D. 坚持德育的全民性就必须将阶级性和全民性对立起来 满分:2 分
7. 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学校应当有效地组织好教育性活动和交往: A. 要明确活动和交往的目的性 B. 活动与交往的公益性 C. 活动与交往的集体性 D.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满分:2 分
8. 德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中矛盾。这些矛盾至少可有三个层次包括( ) A. 德育过程中客体的矛盾 B. 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 C. 德育过程内部的矛盾 D. 德育过程中主体自身的矛盾 满分:2 分
9. 德育具有直接促进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 培养劳动者一定的品德作用于社会生产 B. 培养科技人员一定的品德作用于科技成果的生产和运用 C. 培养人们的现代思想道德观念作用于现代生产、科技、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德育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满分:2 分
10. 运用说理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哪几点要求( ) A. 明确目的性 B.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C. 注意时机 D. 以诚待人 满分:2 分
11. 德育的作用有: A.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B. 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C. 德育对我国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起保证作用 D. 加强德育,能促进现代生产和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满分:2 分
12. 从欧美国家学校的德育课程的发展历史看,大体上有两种主张( ) A. 单向主义 B. 全面主义 C. 德目主义 D. 双向主义 满分:2 分
13. 下列选项中属于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的是: A. 原始社会的品德规范要求人们全力维护原始氏族和部落的整体利益 B. 热爱劳动是原始人的最主要的道德规范 C. 氏族内部的民主和平等也成为原始人道德关系的重要特征 D. 男子统治和奴役妇女的道德观念 满分:2 分
14. 当前中小学德育内容的主旋律是( ) A. 爱国主义 B. 集体主义 C. 个人主义 D. 社会主义 满分:2 分
15. 德育网络的沟通方式包括( ) A. 联系会议 B. 互访 C. 通讯联系 D. 编印刊物 满分:2 分
三、 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品德评价中的教育活动仅存在于获得评价结果之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从德育评价所依据的参照标准来区分,可分为决策性德育评价,诊断性德育评价、形成性德育评价和总结性德育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德育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有:设置管理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检查,总结。有人分三个环节,将设置管理目标放在计划之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中国古代儒家强调群体至上,压抑人的个性发展,是典型的社会中心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在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中,环境和教育等社会因素是极其重要的条件,但直接现实的基础则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权系数是人们为区分不同的评价指标,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不同的数值,权系数也叫权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17世纪捷克教育家斯巴达把培养德性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德育评价的核心是学习成绩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管理的实质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奖励是优良品行的结果,也应是学生追求的目的;惩罚是教育学生的是目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心理咨询法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使其在信任与放松的心境下获得教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德育过程是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个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自觉提高道德认识,进行行为训练的能力,也就是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