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2月课程考试《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时间:2022-01-20 07:52 来源:奥鹏教育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点击:次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2月课程考试《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答案 《德育论》期末考试(A卷)答题纸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成绩: 一、单选(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多选(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21 19 20 三、判断(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德育论》期末A卷试题 一、单选(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顶的____1____和心中的____2____。 A、星空;道德律 B、星空;法律 C、太阳;道德律 D、太阳;法律 2.我们看世界,要有基本的立场或者范式,人类已经形成的看世界的基本范式是两个,一个是___1____,另外一个是___2____。 A、知识;理性 B、技术;理性 C、理性;道德 D、科学;道德 3.苏格拉底说:“一个未经___1____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生活。”,这就是理性的化身。 A、省察 B、观察 C、思辨 D、思考 4.美国作家、诗人、评论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曾这样说过:“政府,与其说是我们存在的___1____,不如说是我们存在的___2____。” A、基础;根本 B、根本;基础 C、原因;结果 D、结果;原因 5.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___1____,物吾___2____也”。 A、根基;与 B、同胞;同 C、根基;同 D、同胞;与 6.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罪恶的原因在于人滥用了上帝赋予人的______,自愿地背离了善之本体(上帝)。 A、自由意志 B、社会意志 C、 民主意志 D、权利 7.奥古斯丁的“罪恶”说,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宗教哲学体系,它甚至贯穿着西方乃至人类精神。罪恶基本上是___1____的意思,即人的自由意志不愿意把人往上抬举,而是把人往下坠,那些把人拉下水的低下之物,就成了人的灵魂的主人。 A、堕落 B、邪恶 C、黑暗 D、无知 8.德性是“___1____与身体的全然完美”,“文武双全、___2____的高贵品质” A、心智,充满智慧 B、心智,术德兼修 C、心理,术德兼修 D、心理,德才兼修 9.“阿德勒告诉我们,那些被伟大书籍的作者讨论最多的观念,也就是影响最大的观念。西方被讨论最多的五个观念,依次是上帝、___1____、人、国家与___2____。中国这方面在先秦典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观念是道、___3____、天命、仁(包括爱)、___4____。” A、智慧,爱,心性,人 B、爱,心性,人,知识 C、知识,爱,人,心性 D、爱,智慧,知识,心性 10.道德教育的根本是祭起一套说话体系。打倒或者推翻一个道德教育体系,就在于放倒那个道德教育的___1____。 A、说话体系 B、规则 C、行为体系 D、奠基人 二、多选(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1.本课程认为,生活与世界是人生命中本来就有的,是人___1____,不是___2____ A、带着世界走 B、跟着世界走 C、世界带着人走 D、世界跟着人走 12. 幸福是生命中固有的___1____,教育只是把幸福___2____。 A、爱欲 B、追求 C、引导出来 D、灌输进去 13. 秦兵马俑是艺术品,老师的教学也只能从艺术这个立场思维,而不是______或者____的立场,这是教学的根本立场。二,既然是艺术品,就要从____上解释这些艺术品。 A、道德 B、道德教育 C、艺术手法 D、修辞手法 14.叶开历数语文教育“三宗罪”:___1____,加入太多道德因素;随意篡改原文文意,___2___;教材选文水平偏低。 A、非语文化 B、打断文化传承 C、随意化 D、失去文章本意 15.钱理群说:“就当下中国来说,我还是坚持这—点,我们既要进行制度的改造,同时也要进行___1____的改造。说到最后还是___2____的问题。人心、人性、道德底线的突破,是你—下子解决不了的,是更带根本性的问题。”……钱理群得出—个结论:“我为什么关心中学教育?因为我觉得改变人心,可能是更艰难的,但也许是更重要的工作。” A、国民性 B、人心 C、身体 D、智商 16.中国人所谓的“江山社稷”之“社稷”,社是指___1____,稷是指___2____,在所有的神灵中,这两尊神灵和人民的关系最亲近。 A、土地神 B、五谷神 C、太阳神 D、雷神 17.古代逐渐形成春社与秋社两个社日,间或有四时致祭者。“春祭社以祈___1____,望五谷丰熟;秋祭社以___2____,所以报功”。 A、谷雨 B、膏雨 C、百谷丰稔 D、春雨 21.张演《社日》诗是渲染的:鹅湖山下___1____,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___2____。 A、稻粱肥 B、景色美 C、醉人归 D、春满怀 19.周作人在《喝茶》中说:喝茶当于___1____,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___2____,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亦断不可少。 A、瓦屋纸窗之下 B、空旷草地上 C、前程 D、胜业 20.早期,严复把西方的《社会学》翻译为《___1____》,影响深远,那个群学,曾经被中国学者理解为,或者赋予“组织教育群众之学、拯救中国于___2____”。 A、群学 B、危亡之学 C、社会论 D、水深火热中 三、判断(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21. 鲁洁先生说:“德育所涉及的是人的灵魂、精神中最深沉的部分。” 22. 班华先生说:“德育即育德” 23. 这门道德教育,是基于“德性与文化”的学科。 24. 当代中国儿童处于双重断裂:伦理断裂与生计断裂。 25. 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26.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集中的伦理显现,所谓的“三纲五常”是: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7. 目前世界上没有国家或者地区对同意安乐死立法吗 28. “政治正确”的支持者倾向采用“中立语言”(inclusive language)、“文明语”(civility)来形容政治正确。反对者则认为政治正确属贬义词,与假道学、过度敏感、斤斤计较的意义近似。 29. 我们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道德,主要就是看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各种各样的关系,特别是衡量个人与自己、个人与自己周围的关系,尤其是个人与政府、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30. 个人不能自己处置自己的生命,因为个人的生命权不属于自己,是属于人类的,所以,人是不能自杀的。宗教认为,生命是神(上帝)的选择,是神(上帝)的权利。 31.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3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33.《圣经·创世记》说,上帝造人类的男先祖亚当和女先祖夏娃,造伊甸园叫他们生活在里面,叫他们听上帝的话,无忧无虑,没有死亡,那就是人类的原初生活。后来夏娃受了蛇的引诱,叫亚当听她的话,他们一起偷吃智慧果,从而违背了上帝的禁令,犯下了 原罪 。上帝处罚他们,驱逐出伊甸园,叫他们既过着艰辛的生活,又一辈子都会犯罪,还会死亡因而,这个罪叫本罪。 34.卢梭说:“儿童第一步走向邪恶,大抵是由于他那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歧途的缘故。 35. 如勇敢,智虑,节制,正义,忠诚,温和,羞耻,义愤,慷慨,友爱,骄傲,坚强,大度,大方,机智,这些属于伦理德性。 36. 德性是灵魂中固有的品质,这个“品质”的意思,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是人灵魂中固有的某种特性,譬如马会奔跑,鸟会飞翔,人会思维,这都不需要教育,因为这种能力是本来就有的,需要的是后天的引导,并在活动中显现出来。 37.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8.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9.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0.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2月课程考试《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小学德育论》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分30) 1、德育制度管理 2、品德结构 3、德育目标 4、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5、德育模式 6、现代德育评价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德育实施过程评价 2、一个班集体必须拥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三、述评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当代中国青少年品德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利用这些特征开展现代德育呢? 2、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并谈谈西方国家的德育目标对我国制定目标的启示。 四、综合分析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上,西方社会有些国家是这样安排提问的:把每个同学的名字各写在一张卡片上,放在一个杯子(或者盒子)里,老师提问的时候,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请抽到的同学回答问题。如果这个同学不愿意回答问题,他(她)可以放弃,也可以请另外一个同学替他(她)回答问题。回答过问题的同学的名卡,就放在另外一个杯子(盒子)里。这样,保证每个同学都有提问的机会与权利。 请你用德育的相关说法,评价这样的教学。也请你设计一个课堂公平的计划。 2、老师“教”学生: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实际上,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与老师教或者不教没有关系,即使没有人类,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底乘高的一半”。那么,作为老师,你怎么把这个科学道理给学生说清楚?从而避免一个道德上的缺陷:不要使学生以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是我的老师教出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