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21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答案]
时间:2021-12-03 07:37 来源:奥鹏教育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点击:次
吉大21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答案]答案 吉大21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是说()。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矛盾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C.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性质 D.矛盾是永远存在的 正确答案:-----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一切被剥削阶级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先进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D.全体劳动群众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
3.“注意分寸” “掌握火候” “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 正确答案:----- A.适度原则 B.辩证否定观 C.实亊求是 D.科学发展观 正确答案:-----
4.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人的本质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 B.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C.人的本质不是变化的而是永恒的 D.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 正确答案:-----
5.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正确答案:-----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资产阶级的发展 B.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C.大资产阶级 D.中产阶级 正确答案:-----
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发展 正确答案:-----
8.人的本质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品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学识修养 正确答案:-----
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D.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正确答案:-----
10.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做好理论准备的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细胞学说 C.能量守恒定律 D.进化论 正确答案:-----
吉大21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多选题答案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下列选项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物极必反 D.防微杜渐 正确答案:-----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错误的思想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的最突出的表现 D.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正确答案:-----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 )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C.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 正确答案:-----
14.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B.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正确答案:-----
15.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 A.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B.相信群众的观点 C.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D.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正确答案:-----
16.下列选项中,体现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新物种的出现 D.由猿到人的发展 正确答案:-----
17.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 )。 A.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 D.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
2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在于()。 A.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 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C.理性认识要指导实践和服务于实践 D.在实践中使理性认识得到检验、补充、丰富和发展 正确答案:-----
19.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继承和变革的统一 B.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正确答案:-----
20.新生事物是()。 A.形式新奇的事物 B.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C.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 D.进步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正确答案:-----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23.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
24.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25.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26.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27.认识是多元的,但真理是一元的。
28.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质量互变规律。
29.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0.“磨擦生热”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范畴。 正确答案:-----
吉大21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3.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 A.宗教思想 B.政治思想 C.艺术 D.道德
4.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6.“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8.“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9.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ABC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10.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 。 A.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 C.国体 D.意识形态
11.现象是( ) 。 A.事物内在的联系 B.事物稳定的联系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D.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12.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A.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1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5.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 A.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1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17.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 。 A.诡辩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8.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19..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2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 A.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B.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C.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D.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
22.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 ) 。 A.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个性可以脱离共性而存在 D.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
23.国家在实质上代表( ) 。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C.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24.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5.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26.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 ) 。 A.一定社会中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B.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D.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2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2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A.动力和源泉 B.现象和本质 C.状态和形式 D.方向和道路
29.矛盾体系中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 。 A.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差别 B.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差别 C.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的差别 D.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差别
30.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家庭关系
31.社会基本矛盾是( )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发热 D.电闪雷鸣
34.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35.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 A.最高标准 B.唯一标准 C.必要标准 D.价值标准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36.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形式主义 B.形式虚无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37.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38.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39.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在认识上说明( )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D.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42.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43.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44.矛盾的同一性是( ) 。 A.不同矛盾的共性 B.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D.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45.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46.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
4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8.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
49.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50.从起源上说,国家是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