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21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一[答案]
时间:2021-10-05 12:05 来源:奥鹏教育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点击:次
天津大学21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一[答案]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正确答案:----- 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 正确答案:-----
2.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正确答案:-----
3.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A.人口多、密度大 B.人口少、密度小 C.人口不增也不减 D.与物质的生产相适应 正确答案:-----
4.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正确答案:-----
5.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正确答案:-----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起源于真知 C.熟知不等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正确答案:-----
6.下列不是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昂利·圣西门 正确答案:----- B.黑格尔 C.沙尔·傅立叶 正确答案:----- D.罗伯特·欧文 正确答案:-----
7.社会存在的含义是() A.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以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人的客观的活动 C.全部社会关系 D.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正确答案:-----
8.“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正确答案:----- A.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C.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D.正确的观点,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 正确答案:-----
9.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
10.哲学上价值概念具有() A.最小的效用性 B.最大的效用性 C.最小的普遍性 D.最大的普遍性 正确答案:-----
天津大学21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一[答案]多选题答案 二、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1.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历史形态。()
1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13.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
1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表明价值评价具有主观随意性。() 正确答案:-----
15.现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已经不再是马克思主义了,而是一个全ABC理论。()
16.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7.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存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意识。()
2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截然不同的,所有感性认识都有待于发展为理想认识,所以二者没有联系。()
19.“实践”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提出的。() 正确答案:-----
20.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自觉的实践性是最根本的。()
天津大学21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一[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18秋学期(1709、1803、18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全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 ) A.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C.科学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 D.人本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
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 A.工人劳动自由,劳动成果和资本家共同占有 B.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 C.工人的劳动属于自己,劳动成果属于资本家 D.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产品归资本家占有
4.近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5.文化之间应该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交流态度. 中华文化就是以这样的姿态走向世界的。这里强调(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着矛盾的特殊性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 ) A.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B.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C.所生产商品价值提高 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7.在资本家工厂生产的商品价值C+V+M中( ) A.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C、V、M都是转移来的旧价值 C.C、V是转移的旧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D.C是转移的旧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人平等
10.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 A.不变资本的比率 B.可变资本的比率 C.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所费资本的比率
11.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 ) A.100% B.75% C.50% D.125%
12.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张唯物主义应该成为ABC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等人的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缺陷是( ) A.否认自然界的物质性 B.否认社会历史的物质性 C.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D.否认唯物主义一元论
13.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 )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15.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通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B.是否承认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C.是否承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是否承认人类有完全认识世界的能力
17.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1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正义者同盟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9.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 )。 A.它们都有价值 B.它们都有效用 C.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D.它们都是劳动产品
20.公孙龙在《白马论》中写道:“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白马非马也。”这一认识错误在于( )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否认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C.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 D.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
21.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C.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观 D.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