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对象为基准,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的方法称为相对评价,而把被评价对象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的评价方法称为个体内差异评价。
39.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种类,按照评价的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宏观评价,中观评价,微观评价。
40.建立在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基础上的价值判断主要是针对的多项指标判断而言的,要对评价对象的总体做综合判断,需要借助于计量体系。
41.教师自我评价问卷和建立幼儿发展档案是教师发展评价中自我评价的具体表现。
42.教育评价就其目的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类型。
43.1904年,美国心理学桑代克出版了《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标志着教育测验开拓期的开始和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始。
44.“总结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45.早期的教育评价则强调诊断和改进功能。
46.幼儿发展评价是提高教师素质以及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47.档案的资料可以不能真实地包括任何事物,无助于提供教师和幼儿一学期或一学年来所进行的学习过程的广泛图像。
48.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就是托幼机构教育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特性的总和。
49.美国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关注与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
50.在建立学前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中,科学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应能反映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能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全面的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