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形式的审美规范自然要对生活的特征作家情感特征起作用, 但不是分别起作用, 而是在想象的结合部——变异了的感觉和知觉上起作用。
35.变质, 主要指的是, 诗歌的描写对象,其外在形态基本没有变化,或变化较小,而其内在涵义却大大变化了。
36.*表象的变异是绝对自由的。
37.因果性是一种必然性,情节的根本要素是“突转”,“突转”必须是偶然的,是出乎意外的,异常的,也就是越出了常轨,超越了必然性的。
38.*'法国艺术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艺术力求形似的是对象的全部,而非某些东西。
39.* 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主要取决于感情的普遍性。
40.组成有机的结构的感觉要素一定是.同类的。
41.*在 形象的胚胎结构中,情感是最为重要的,这叫做情感价值论──或者叫做审美价值论。
42.趣味,作为 一种主体的审美情操,它要求对客体和其他主体执着感情的距离和超越。
43.家的思想与情感是不可分割的,一旦分割就互相冲突。使作品的艺术质量降低。
44.* 形象是生活特征、自我情感特征和形式特征(规范)的三维一体。当这三个要素形成一个结构时,就产生了形象,形象的功能并不等于三个要素之和,而是大大地超过了三个要素。
45.*抒情诗的优越性在描绘具体生活场景、 过程、 人物、对话中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46.*'假定性和逼真性的矛盾是艺术形象的内在矛盾,象一切矛盾一样,二者是平衡的。
47.许多反向联想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相似、相近联想结合在一起的。有些反向联想因处于相近的地位而形象显得更鲜明。
48.假定性也就是想象, 有了想象才有可能让作家把自己的情感充分地、有特点地表现出来,而过分现实,过分客观,作者的情感就受到约束。
49.形象是感情 特征、生活特征的二维结构。
50.诗与散文只能表现已经意识到的情感,而大量的情感在潜意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