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到20世纪后半期,技术被定义为“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和方法”,人类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产生了技术,而现代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它与科学的结合。
A.错误
B.正确
8.爱婚姻、礼物、饮食、建筑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有缤纷多彩的表现形式。它们是社会生活(即文化)的组成部分。
A.错误
B.正确
9.节庆或者节日风俗是社会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A.错误
B.正确
10.从社会学来看,城市与乡村只是两种地域空间分布的状况,但城市与乡村中的人们在空间、交通、居住与建筑、生活方式、社会分工以及社会组织的差异逐渐加大了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A.错误
B.正确
11.文化类社会组织在文化治理体系中可以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它与政府、市场所承担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相辅相成,在资源动员、服务提供、活动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专业化的能力和独特的作用,是政府以社会化机制和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
A.错误
B.正确
12.研究亚文化对于深入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A.错误
B.正确
13.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普世主义只是在话语霸权掩盖下的极端自私的国家利益。
A.错误
B.正确
14.文化对话是为了消加剧了除文化冲突/文明的冲突,不利于种族/民族、国家间的理解、合作与创新。
A.错误
B.正确
15.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A.错误
B.正确
16.民粹主义即精英主义,是相对于平民主义而言的。
A.错误
B.正确
17.比较文化学是对不同文化传统、文化发展史与文化形态的比较研究,是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以及对跨文化交际、国际间交往行为的研究。
A.错误
B.正确
18.文化类型是指一种文化的构造形态(例如,等级制、风俗等),它预设社会行为的意义,并制约、规范了社会行为和社会精神活动。
A.错误
B.正确
19.小约瑟夫·奈《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软实力》、《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提出了“软实力”概念。
A.错误
B.正确
20.在部族、种族、民族、国家文化中,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同一或者相近的家族、姓氏、血缘、性别、语言、信仰、宗教、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构成了较稳定的身份认同机制。
A.错误
B.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