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到20世纪后半期,技术被定义为“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和方法”,人类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产生了技术,而现代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它与科学的结合。
正确答案:-----
38.爱婚姻、礼物、饮食、建筑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有缤纷多彩的表现形式。它们是社会生活(即文化)的组成部分。
39.节庆或者节日风俗是社会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40.从社会学来看,城市与乡村只是两种地域空间分布的状况,但城市与乡村中的人们在空间、交通、居住与建筑、生活方式、社会分工以及社会组织的差异逐渐加大了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41.文化类社会组织在文化治理体系中可以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它与政府、市场所承担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相辅相成,在资源动员、服务提供、活动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专业化的能力和独特的作用,是政府以社会化机制和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
正确答案:-----
42.研究亚文化对于深入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43.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普世主义只是在话语霸权掩盖下的极端自私的国家利益。
44.文化对话是为了消加剧了除文化冲突/文明的冲突,不利于种族/民族、国家间的理解、合作与创新。
45.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正确答案:-----
46.民粹主义即精英主义,是相对于平民主义而言的。
47.比较文化学是对不同文化传统、文化发展史与文化形态的比较研究,是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以及对跨文化交际、国际间交往行为的研究。
48.文化类型是指一种文化的构造形态(例如,等级制、风俗等),它预设社会行为的意义,并制约、规范了社会行为和社会精神活动。
49.小约瑟夫·奈《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软实力》、《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提出了“软实力”概念。
正确答案:-----
50.在部族、种族、民族、国家文化中,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同一或者相近的家族、姓氏、血缘、性别、语言、信仰、宗教、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构成了较稳定的身份认同机制。
21年春福师《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一[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福师《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一-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根源于19世纪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产物,包括军事威胁、经济威胁、地缘政治威胁、粮食威胁、网络威胁、环境威胁、太空威胁等。
A.中国威胁论
B.中国发展论
C.中国复兴论
D.中国衰败论
2.人们以( )为标准,将文化划分为游牧文化、重农文化、重商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等。
A.生产状况和文化变迁
B.人类生活器具
C.地区
D.人种
3.当文化陷入一个统治和反抗的过程并成为政治斗争场所的时候,它才具有政治的性质和功能,成为一种( )。
A.文化政治
B.文化战争
C.文件经济
D.文化科学
4.( )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
A.政治
B.伦理
C.公正
D.正义
5.( )指一种ABC文化形态替代旧的文化形态,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
A.文化继承
B.文化迁移
C.文化崛起
D.文化转型
6.( )指文化形成、扩散后形成的同一或者相近的文化类型在地理空间上的构成形态,以及文化区域重叠时的文化整合。
A.文化传播
B.文化变迁
C.文化区域
D.文化创新
7.( )主张女人所受的压迫是最古老、最深刻的剥削形式,且是一切压迫的基础,并企图找出妇女摆脱压迫的途径。
A.激进女性主义
B.后殖民主义
C.文化帝国主义
D.消极女性主义
8.( )是对ABC现象、ABC活动、或ABC事物的观察,并通过抽象思维和日常经验所获得的先在知识提供ABC理由来解释这些认知/知识。
A.创新
B.创造力
C.发现
D.发明
9.文化的地域类型可分为大陆文化、海洋文化与岛国文化,( )代表首推英国和日本。
A.大陆文化
B.海洋文化
C.岛国文化
D.半岛文化
10.( )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持续到十六世纪,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
A.巴洛克建筑
B.哥特式建筑
C.洛可可建筑
D.概念式建筑
11.以下对战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战争的根源在于对自然环境的争夺和人类的生物本性。
B.战争是在奴隶社会后期出现的。
C.私有制、阶级压迫和经济利益的冲突,成为发生战争的基本根源。
D.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12.( )是一种借喻,指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主动或被动,自觉与不自觉而置入社会主体的文化最小信息单元和最小信息链路,主要表现为信念、习惯、价值观等。
A.文化传统
B.文化传承
C.文化基因
D.非物质文化遗产
13.哈贝马斯认为,( )指的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即国家所不能触及的私人或民间活动范围)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凸显了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互动。
A.公共领域
B.艺术领域
C.科学领域
D.民族战争领域
14.( )消费主义文化是西方国家进入消费社会后所出现经济与社会生活形态。
A.大众文化
B.通俗文化
C.消费文化
D.亚文化
15.( )是指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A.大众文化
B.通俗文化
C.消费文化
D.亚文化
二、 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每个文化主体(个体或者群体)都具有显著的( )、历史等文化表征。
A.血缘
B.语言
C.信仰
D.宗教
2.对后殖民主义的观点和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
A.后殖民文化批评是19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
B.后殖民主义认为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以及艺术的价值与传统具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并作为跨文化的普适性标准,被认为是居于世界文化主导地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