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及方法等几个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关系。在这些矛盾中,教育者和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32.共青团支部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
33.自我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促其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发生预期变化的方式方法 。
34.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相互配合,有赖于德育网络中的组织机构发挥协调,整合作用 。
35.基本文明规范,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具有人类生活的普适性 。
36.“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精髓。
37.教育者组织德育过程大致有基本环节包括实施德育的准备、德育实施、德育评价。
38.学生品德是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形成的。
39.现代德育的的变化表现在德育作用的变化、德育结构的变化、德育内容和方法的变化、德育社会地位变化
40.实践性是德育目标的基本特征之一。
4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重点内容是较系统的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纪律教育,同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启蒙教育,还要在进行升学和就业指导的同时,适当进行启蒙性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42.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
43.权系数是人们为区分不同的评价指标,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不同的数值,权系数也叫权重。
44.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 。
45.在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中,环境和教育等社会因素是极其重要的条件,但直接现实的基础则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6.主体性和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
47.当代中国青少年表明的思想品德主要特征是思想品德认识的主体性和认识结果的多样性:( )
48.德育社会功能的现代性,也表现在为社会现代化服务具有先行性,超前性 。
49.相对于贯穿一切时代的德育过程,现代德育过程具有特殊性。
50.从德育评价对象来区分,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