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德育的内部关系及其进程和方法应该民主化,包括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和下级关系的民主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民主、平等,德育进程和方法的民主、平等、和谐
D.应该对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民主和法制观念,培养起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
正确答案:-----
32.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A.德育的要求、内容、形式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B.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C.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进行德育
D.要客观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
正确答案:-----
33.教育者组织德育过程大致有哪三个基本环节( )
A.实施德育的准备
B.德育实施
C.德育评价
D.德育交流
正确答案:-----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的是:
A.原始社会的品德规范要求人们全力维护原始氏族和部落的整体利益
B.热爱劳动是原始人的最主要的道德规范
C.氏族内部的民主和平等也成为原始人道德关系的重要特征
D.男子统治和奴役妇女的道德观念
正确答案:-----
35.以下属于指导教育的方法的是(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正确答案:-----
三、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36.品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一种特殊现象。
37.德育内容正确且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这是保证德育活动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要求,也是使德育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条件。
38.德育论的任务就是指导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39.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德育目标所制约。
40.共青团支部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
41.相对校外教育来说,学校德育的目的性最明确,组织性最严密,计划性也最强。
42.权系数是人们为区分不同的评价指标,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不同的数值,权系数也叫权重。
43.德育评价是整个德育过程必不可少的反馈阶段。德育评价的核心是品德评价,但并不仅仅是品德评价。
44.品德能力是人在内化社会思想道德并外化为行为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品德的本领。
45.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46.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47.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活动的主体。
48.德育论是研究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9.德育过程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德育过程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
50.隐形性,即无显性的老师和学生,也无“指令性”的德育要求,教育者的身分和德育内容是隐蔽的,这是社会德育的重要特点。
正确答案:-----
21年春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二[免费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华师《德育论》在线作业-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40 道试题,共 100 分)
1.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天生的无意识结构部分是(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2.人文主义方法论的核心与灵魂是( )
A.科学主义
B.人文精神
C.狭义的人文主义
D.政治学和经济学
3.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这是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以哪一种理论为指导提出来的。()
A.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B.活动——动机理论
C.最近发展区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4.认为德育目的应该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超越于一切利已欲望之上的“超人”,即具有“神性”的人。这是德育的( )。
A.神学目的论
B.个人中心目的论
C.社会中心目的论
D.教师中心目的论
5.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设计体现了()
A.注重个体德性的发展
B.注重多样性
C.注重实践性
D.注重理论性
6.外国德育思想产生可以追溯到( )
A.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7.现代德育研究的根本目的是()
A.创新德育理论
B.发挥德育作用
C.为现代德育实践服务
D.建立德育评价体系
8.德育影响在价值选择上不可能不考虑选择积极的价值内容和最有利于德育对象品德发展的教育方式, 这体现了德育过程的( )。
A.计划性
B.正面性
C.复杂性
D.多端性
9.学校德育通过系统的德育学科课程,可以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政治理论,这体现了它的( )。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自然性功能
10.班杜拉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行为主体的观察
B.先天的遗传
C.后天的环境影响
D.教育者的说服教育
11.作为道德人生的最高境界,道德主体对道德的认知已经达到了所谓的“化境”,对自我与世界、绝对与相对、道德判断与决策等等的对立统一的认识都已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发展阶段是( )。
A.无律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自由阶段
12.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这是哪一种德育方法()
A.实际锻炼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13.德育内容与生活、劳动融为一体,在呈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不自觉的特点的是( )。
A.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B.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C.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D.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14.儿童(青少年)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是( )。
A.无律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自由阶段
15.学校德育通过哲学及各科教学可以在新一代的思想上系统、完整地树立起作为世界观一部分的ABC人生观、自然观,这体现了它的( )。
A.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
C.政治功能
D.自然性功能
16.强调个人价值的权威性和独特性,认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价值,使他们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体,实现道德上的自由或自治。这是德育的( )。
A.神学目的论
B.个人中心目的论
C.社会中心目的论
D.教师中心目的论
17.学校德育由对灌输模式的批判走向对自主道德、理性能力等等的强调,德育内容的呈示形式方面开始出现许多尊重道德学习主体性的努力的是( )。
A.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B.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C.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D.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18.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作为人格的象征、社会道德的代表,是人格的最后形式而且是最文明部分的是(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19.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这是哪一种德育课程的特征()
A.认识性德育课程
B.活动性德育课程
C.核心德育课程
D.隐性德育课程
20.通过德育形成和发展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这体现了德育的( )。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自然性功能
D.个体发展功能
21.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权威去体认道德规范的发展阶段是( )。
A.无律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自由阶段
22.德育的神学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托马斯•阿奎那
B.卢梭
C.涂尔干
D.布鲁纳
23.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
A.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C.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是一种思想、政治、道德的社会传递和社会继承过程
24.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弗洛伊德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杜威
25.()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德育最直接的目的。
A.培养独立能力
B.促进心理健康
C.养成逻辑思维习惯
D.培养和谐的个性
26.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指导教育方法称为()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27.我国德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属于( )。
A.思想教育的范畴
B.政治教育的范畴
C.道德教育的范畴
D.法制教育的范畴
28.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关心( )。
A.个体内部的冲动、思想、感情
B.外显的行为
C.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D.隐性课程的设计
29.我国《中学德育大纲》颁布于( )。
A.1989年
B.1993年
C.1995年
D.20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