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在(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和静止不可以截然分开 ④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⑤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6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时间是( ) ①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②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形式 ③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的 ④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⑤绝对不变的
A.①②③⑤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62.下列选项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 ①“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②“机不可失,时不在来” ③“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④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⑤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63.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有( )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 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④意识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⑤意识是人脑天赋的产物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64.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 ) ①改变客观规律的能力 ②能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③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 ④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 ⑤直接控制并影响人体机能和状况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65.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①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人脑 ②意识的物质载体是语言 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④意识依赖于人的心理状态 ⑤意识受世界观的决定和支配
A.①②③
B.②④
C.④⑤
D.①③⑤
66.人的知识归根结底来源于( )
A.读书学习
B.间接经验
C.思维创造
D.实践活动
67.对一个复杂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的多次反复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
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68.人们的思想观念、动机目的、计划理想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 )
A.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要求
B.是否被群众所接受
C.是否在一定历史阶段得到广泛传播
D.是否被统治阶级所支持
6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
A.客观规律
B.社会实践
C.客观真理
D.主观能动性
70.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
71.人类一切知识、认识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绝对主义观点
D.诡辩论观点
7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 )
A.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领域和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
B.按其本性能够正确地反映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
C.都包含有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
D.都是包含有某种错误认识的不完全的客观真理
73.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 )
A.历史唯物主义的
B.唯心主义的
C.相对主义的
D.多元论的
7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75.下列活动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 ①农民兴修水利工程 ②渔民出海捕鱼 ③钢铁工人冶炼钢铁 ④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⑤文艺演员表演节目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6.实践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它是( ) ①人的有意识的理性活动 ②人的自觉的能动活动 ③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 ④人们感性的物质活动 ⑤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