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下列选项中,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原则的是(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助人为乐
D.勤俭持家
正确答案:B
19.爱国主义是调节( )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A.个人与他人
B.个人与祖国
C.个人与社会
D.个人与集体
正确答案:B
20.关于法治与法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法治是法律的治理,法制是法律制度
B.法治是动态的,法制是静态的
C.法治与民主政治伴随而生,而法制则随国家诞生而产生
D.法治与法制都是到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的
正确答案:B
21.是指反映一定的( )所制约的行为自由,是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
A.经济发展水平
B.社会文明程度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文化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D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 )的伟大飞跃。
A.现代化
B.好起来
C.发达起来
D.强起来
正确答案:B
23.乘坐车船飞机的人应当做“文明乘客”,到影剧院看电影看演出的人应当做“文明观众”,在图书馆读书读报的人应当做“文明读者”。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
正确答案:D
A.行政法规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社会公德
正确答案:D
24.社会公德是指在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道德要求。社会公德的最基本要求是( )
A.遵纪守法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文明礼貌
正确答案:C
25.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适用的限制或剥夺某种权益的最为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主刑的是( )
A.罚金
B.有期徒刑
C.没收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
正确答案:A
26.大学时代是青年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尚未搭建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好比小麦的( )
A.灌浆期
B.成熟期
C.发芽期
D.成长期
正确答案:A
27.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相比,主要特点有( ),对社会的影响更为广泛和直接。
A.开放性和透明性
B.开放性和公开性
C.透明性和可知性
D.可知性
正确答案:D
28.下列关于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主张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B.法治思维是“多数人之治”的思维
正确答案:C
C.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最大的分水岭在于最高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D.人治思维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法治思维则呈现随意性和非理性
正确答案:A
29.夫妻间的人身关系不包括:( )
A.身份关系
B.继承关系
C.人格关系
D.地位关系
正确答案:A
30.关于犯罪与违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犯罪一定违法,但是违法不一定犯罪
B.犯罪和违法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C.犯罪是刑事违法
D.犯罪会受到法律制裁,而违法不会
正确答案:D
31.在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开篇明义的“八条目”中,( )是其中的核心。
正确答案:D
A.修身
B.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正确答案:B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 )
A.比肩并列关系
B.同一关系
C.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D.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A
33.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有可能变成将来的现实。而把理想变成现实,最根本是要( )
A.付诸行动
B.坚定信念
C.符合规律
D.敢于创新
正确答案:B
34.我国公民的基本法律义务是( )规定的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正确答案:D
35.我国法律规定,在( )情况下公民具有无限防卫能力
A.重大刑事犯罪
B.一切刑事犯罪
C.违法行为发生
D.预防重大犯罪
正确答案:D
36.附加刑只能附加在主刑后面使用。这种说法是( )
A.正确的
B.错误的
C.不好判断
D.以偏概全的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