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22秋《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答案](2)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字体:[增加 减小] 来源:东大在线 时间:2022-10-29 11:57

20.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

20.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东大22秋《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答案]多选题答案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21.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高某与周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周某构成抢劫罪,高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

C.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D.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A

 

22.以实行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可将犯罪未遂分为()

正确答案:D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不能犯未遂

C.有危害结果的犯罪未遂

D.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A

 

23.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包括()

A.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的发生

B.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C.行为人相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D.行为人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

正确答案:C

 

24.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高某与周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周某构成抢劫罪,高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

C.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D.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25.犯罪客体要件的意义在于()

A.有助于正确认识犯罪性质

B.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

C.有助于区分此罪和彼罪

D.有助于正确量刑

正确答案:B

 

26.犯罪构成回答的问题是()

A.什么是犯罪

B.成立犯罪要具备哪些法定要件

C.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D.犯罪是怎样成立的

正确答案:A

 

27.下列选项中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有(    )

A.某区人民检察院

B.某高校中文系

C.某市工商局

D.某私营企业

正确答案:C

 

28.某日夜,甲携带作案工具前往事先采好点儿市郊仓库盗窃。来得仓库门前,甲前后左右看了看,未实施任何行为,转身朝回家的方向走去,被事先埋伏在此的公安人员抓获。原来,警方事先已掌握了甲今晚的行动,安排警力在此守候,但甲对此却全然不知。甲的行为属于()

A.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中止

D.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C

 

29.按分工和作用的不同,可将共犯人分为()

A.组织犯

B.实行犯

C.帮助犯

D.教唆犯

正确答案:B

 

30.13.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是指()

A.实足年龄(即周岁)

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D.以公历的年月日为计算的标准

正确答案:B

东大22秋《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20秋学期《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A.判决确定

B.判决执行

C.判决公布

D.死刑缓期执行期满

 

2.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   )

A.已满10周岁不满14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D.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3.在罪刑法定原则支配下,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是(          )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

 

4.3.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

A.已满14周岁

B.已满16周岁

C.已满18周岁

D.已满20周岁

 

5.甲乙积怨较深,一日见乙被人砍伤在路边,奄奄一息,但未死亡,甲未采取任何措施而走开,后乙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构成作为的犯罪

B.甲构成见危不救罪

C.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D.甲构成不作为犯罪

 

6.甲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在缓刑考验期内,有发现其过去曾犯有贪污罪,对甲的处理应当是()

A.对贪污罪另行判决

B.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

C.采取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从重判处

D.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

 

7.刑罚的目的是(       )

A.预防犯罪人再次犯罪

B.预防不稳定、有可能犯罪的人不敢犯罪

C.对群众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法制教育

D.预防犯罪

 

8.甲经常指使其13岁的儿子盗窃他人财务,数额巨大。甲和其儿子的行为属于(    )

A.共同犯罪

B.甲为教唆犯,其儿子不构成犯罪

C.甲单独构成犯罪,其儿子不构成犯罪

D.甲和其儿子均不构成犯罪

 

9.下列对刑法的解释中属于有权解释的是( )

A.学理解释

B.论理解释

C.司法解释

D.文理解释

 

10.根据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的联系形式的不同,可将危害结果分为(   )

A.属于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和不属于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B.物质性危害结果和非物质性危害结果

C.严重危害结果和非严重危害结果

D.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危害结果

 

11.关于共同犯罪,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12.死刑只适用于(       )的犯罪分子

A.罪行极其严重

B.罪大恶极

C.多次实施严重罪行

D.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13.以共同犯罪故意形成时间的不同,可将共同犯罪分为()

A.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B.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

C.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

 

14.2. 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

A.损害了国家利益

B.危害了社会

C.违反了刑法

D.触犯了法律

 

15.我国刑法将所有犯罪划分为十类,依据的是()

A.犯罪的一般客体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复杂客体

 

16.甲乙相互斗殴,乙见自己势单力薄而逃跑。甲穷追不舍,乙无奈捡起一棍棒趁甲站立不稳时将其打伤。乙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伤害罪

D.紧急避险

 

17.甲为保护自己的果园,在果园周围拉上电网,白天关掉,晚上通电。某日晚有俩个小孩进入果园偷摘果实,被电网击中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事前防卫

D.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18.我国第一部刑法典的生效时间是( )

A.1979年7月1日

B.1980年1月1日

C.1997年3月14日

D.1997年10月1日

 

19.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盗窃,丙负责接应转运销赃,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20.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后者是犯罪的完成形态

B.对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未遂犯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前者是基于行为人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后者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停止

D.前者是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后者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21.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实行属地管辖原则?()

A.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B.中国人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

C.外国人乘坐中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D.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国实施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22.下列对防卫过当的认识正确的有(    )

A.防卫过当具有正当性的一面

B.防卫过当不同于防卫对象认识错误

C.防卫过当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

D.对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3.“避险不适时”是指(        )

A.事前避险

B.事中避险

C.事后避险

D.避险过当

 

24.7. 以行为是否危害国家安全为标准,可将犯罪分为()

A.亲告犯

B.国事犯

C.普通犯

D.法定犯

 

25.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要求(  )

A.犯罪构成的明确性

B.处罚程度的明确性

C.处罚机关的明确性

D.处罚地点的明确性

 

26.根据我国刑法,在下列何种情况下,新法有溯及力()

A.行为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新法认为是犯罪

B.行为时法律认为是犯罪,而新法不认为是犯罪

C.新旧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旧法处罚较重

D.旧刑法认为构成两罪,而新法认为构成一罪

 

27.甲于14周岁生日那天在大庭广众之下用绳子勒住另一小孩,路人乙看见后不予制止,眼睁睁看着甲将小孩勒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

B.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C.甲不负刑事责任

D.乙不构成犯罪

 

28.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必须具备()

A.被迫性

B.自动性

C.彻底性

D.有效性

 

29.甲乙二人持枪一起去合谋杀丙,见丙后二人同时开枪,结果甲击中丙的心脏而乙击中丙的右臂,丙当场死亡。下列对该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乙构成故意伤害罪(既遂)

D.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30.构成教唆犯须具备的条件有()

A.被教唆对象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B.客观上必须具有教唆行为

C.主观上必须具有教唆故意

D.被教唆者必须犯了被教唆的罪

 




东大22秋《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答案]相关练习题:
大部分项目成本累计曲线呈什么形状?()

(1)

直接费是直接工程费的简称。( )

下列关于古代物理实验思想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 )。

文学接受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中“更”的用法是:

逻辑结构优化主要目的有( )。

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 )

同伴关系表明了幼儿在同伴群体中彼此喜欢或被接纳的程度。

下列关于分级护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在有心力场中运动的质点动量守恒。( )

宪法监督最普遍的形式是()

下列电介质中属于离子结构的是( )

2、论述绩效考核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避免方法

自动控制系统是由下列哪两项组成( )。

在双向循环链表的p所指结点之后插入s所指结点的操作是()。

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任务有( )

1806年,德国学者创办的()杂志,首次在刊物名称上出现了“档案馆学”概念。

按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 )。

下列账户中,期末一般有贷方余额的是( )账户。

采用多级汽轮机的目的是增加功率和提高效率。( )

作业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文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30-24: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