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甲因乙不能偿还欠款将其告上法庭,并称有关证据被公安机关办理其他案件时予以扣押,故不能提供证据。法官负责任地到公安机关调查,并复制了相关证据材料。此举使甲最终胜诉。从法理学角度看,对该案的下列说法,哪些可以成立?( )
A.本案的承办法官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有着正确的理解
正确答案:D
B.法官在审理此案时,违背了法官中立原则
C.本案的承办法官对司法公正的认识有误,法律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D.本案的审理比较好地体现了通过审判保障公民权利的司法功能
正确答案:C
27.法律关系属于( )
A.物质社会关系
B.思想社会关系
C.经由该关系参加者的意思表示而建立的社会关系
D.权利义务关系
正确答案:B
28.法律程序对法律适用的作用包括( )
A.法律程序是约束适用者权力的重要机制
B.法律程序是进行理性选择的有效措施
C.法律程序是法律适用结论成立的前提
D.法律程序是法律适用活动具有权威性的前提
正确答案:A
29.以权利主体实现其利益的方式可分为()
A.行动权利和消极义务
B.应有权利和义务
C.接受权利和积极义务
D.基本权利和义务
正确答案:D
30.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的是( )
A.法律规范的规定
B.权利主体的存在
C.法律事实的出现
D.合法行为的产生
正确答案:A
东大22秋《法理学Ⅱ》在线平时作业1[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21春学期《法理学Ⅱ》在线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东方红剧场与某演员约定,由该演员某一天在该剧场演出。该演员所承担的义务是()
A.公义务
B.可转移的义务
C.专属义务
D.从义务
2.根据国家权力行为的权限幅度可将法的指引作用分为()
A.直接指引和间接指引
B.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
C.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
D.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
3.根据国家权力行为的权限幅度可将法的指引作用分为( )
A.直接指引和间接指引
B.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
C.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
D.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
4.根据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律可分为( )
A.国际法和国内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公法和私法
5.下列关于法律条文与法律规范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载体
B.一个法律规范就等于一个法律条文
C.一个法律规范不能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
D.一个法律条文可以包括几个法律规范
6.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属于( )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命令性规范
D.禁止性规范
7.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法是专管老百姓的
B.法只是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
C.法只是管官员的
D.法是万能的
8.根据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法分为(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际法和国内法
D.普通法和衡平法
9.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
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
10.张女穿行马路时遇车祸,致两颗门牙缺失。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认定司机负全责。张女因无法与肇事司机达成赔偿协议,遂提起民事诉讼,认为司机虽赔偿3000元安装假牙,但假牙影响接吻,故司机还应就她的“接吻权”受到损害予以赔偿。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张女与司机不存在产生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
B.张女主张的“接吻权”属于法定权利
C.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D.司机赔偿3000元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
11.根据主体选择行为模式的自觉性可将法的指引作用分为( )
A.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
B.直接指引和间接指引
C.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
D.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
12.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13.根据主体选择行为模式的自觉性可将法的指引作用分为()
A.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
B.直接指引和间接指引
C.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
D.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
14.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15.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因为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被称为()
A.法律义务
B.法律后果
C.法律责任
D.法律事件
16.国家创制法的两种主要方式是( )
A.制定新法和沿用旧法
B.制定国内法和参加国际条约
C.制定和认可
D.制定和解释
17.根据法对社会关系产生影响的性质的不同可将法的作用分为()
A.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B.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C.整体作用和局部作用
D.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18.每个公民自出生到死亡都享有权利的能力或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
A.人身权
B.财产权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19.拥有国家立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