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基于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地取得税、费以及土地、企业等其他财产权益的行政行为。( )
32.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根据国家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强制无偿地取得相对人的财产使用权或者劳务的行政行为。( )
33.行政效率原则要求行政程序简便快捷、行政行为迅速有效,否则,久拖不决,“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 )
正确答案:-----
34.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必须要有法定依据,没有法定依据的,不得实施行政处罚。( )
35.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定、证明(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
36.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遵守的方式、步骤、空间、时限。( )
37.行政给付即行政物质帮助,是指行政主体在公民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
38.行政裁决,是指由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行为。( )
39.行政调解是指由行政机关主持的,以国家政策、法律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达成协议,从而解决争议的方法和活动。( )
40.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国开22年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作业3[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问答题(每小题 10分,共50 分)
简述行政的特征。
简述行政主体的含义。
简述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
简述行政许可的特征。
简述行政复议的特点。
二、论述题(20分)论述我国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30分,每小题6分)
案情:某公司系转制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15人。全体股东通过的公司章程规定,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对董事长产生及变更办法,章程未作规定。股东会议选举甲、乙、丙、丁四人担任公司董事并组成董事会,董事会选举甲为董事长。
后乙、丙、丁三人组织召开临时股东会议,会议通过罢免甲董事长职务并解除其董事,选举乙为董事长的决议。乙向区工商分局递交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申请,经多次补正后该局受理其申请。
其后,该局以乙递交的申请,缺少修改后明确董事长变更办法的公司章程和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等材料,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为由,作出登记驳回通知书。
乙、丙、丁三人向市工商局提出复议申请,市工商局经复议后认定三人提出的变更登记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分局作出的登记驳回通知错误,决定予以撤销。
三人遂向法院起诉,并向法院提交了公司的章程、经过公证的临时股东会决议。
问题:
1.请分析公司的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的法律性质。
2.如市工商局维持了区工商分局的行政行为,请确定本案中的原告和被告,并说明理由。
3.如何确定本案的审理和裁判对象?如市工商局在行政复议中维持区工商分局的行为,有何不同?
4.法院接到起诉状决定是否立案时通常面临哪些情况?如何处理?
5.《行政诉讼法》对一审法院宣判有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