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形成一个与社会中其他阶级不充分整合的、不依附于现存体制的、“自由飘游”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
D.不占有生产资料,为挣工资而被雇用从事体力或技术劳动的社会阶层。
21.以下对“世界公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或者指支持国际主义的人。
B.或者指把自己置于世界体系中具有世界眼光的人,他/他们能宽容地、平等地接纳不同的文化及其价值。
C.“世界公民”通常是指一个人不赞同源于民族、国家的传统地理划分。
D.“世界公民”与文化主体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行为方式相关。
22.各种文明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匀,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明,以文化地理与国家制度为划分标准,有( )、古代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哈拉帕文明(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文明等。
A.腓尼基文明
B.古代希腊文明
C.古代埃及文明
D.古代亚述文明
23.以下属于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的是( )。
A.表达自由
B.免于恐惧的自由
C.免于匮乏的自由
D.信仰自由
24.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 )、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A.英语
B.法语
C.汉语
D.俄语
25.以下对科学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科学革命本质上是科学思维方式的革命,科学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科学革命的实质。
B.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也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把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提出种种ABC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
C.科学革命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驱,推动着社会进步。
D.科学革命可能涉及到整个科学知识体系,也可能涉及广泛的科学领域,或者只涉及到某一学科。
26.人们根据文化中的一个或者某些显著特征,划分出不同功能的文化类型。例如,以人类生活器具为标志,人们把原始文化划分为( )。
A.青铜文化
B.石器文化
C.现代工业文化
D.彩陶文化
27.以下对方言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由于社会、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认同某种标准方言。
B.方言/语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
C.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在同组方言里,每种方言都是相似或者近似的。
D.方言体现了一个族群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极其丰富的认知信息。
28.以下对风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风俗是一个文化区域内历史形成的,部族、种族、民族的行为习惯、风俗、节日、传统、礼仪、行为规范等。
B.风俗对社会主体有一种明显的制约作用。
C.经济、政治、宗教等深远地影响了社会风俗。
D.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差异、物质条件,因此风俗是多样的,随时代而变迁。
29.文化区域可分为( )。
A.形式文化区
B.地形文化区
C.功能文化区
D.乡土文化区
30.每个文化主体(个体或者群体)都具有显著的( )、历史等文化表征。
A.语言
B.血缘
C.宗教
D.信仰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
32.文化对话是为了消加剧了除文化冲突/文明的冲突,不利于种族/民族、国家间的理解、合作与创新。
33.科学革命是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ABC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34.文明只是一个时间范畴,不是一个地域范畴。
35.文化学是一门研究文化的学科知识体系。
36.美国文化是一种单一的文化,不同民族、族裔、性别和文化传统的美国人的美国经历是基本相同的。
37.民粹主义即精英主义,是相对于平民主义而言的。
38.由于交流者的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障碍/误解可能导致交际失误,甚至出现“文化休克”现象。
39.文化源地指文化事物(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指人类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
40.岛国文化集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之特点,对内有很强的凝聚力,对外又有很强的开放性。
41.节庆或者节日风俗是社会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