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林燿德散文的结构,常常是段落间缺乏有机的关联,各章节之间跳跃性较大,造成时空错乱交叠,场面与场面之间、细节与细节之间,给人一种支离破碎感,但是表面的无序掩盖着潜在的中心,即渗透于作品中的某种意绪、心态。
28.鲁迅晚年的杂文收在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中,这是他杂文思想和艺术都达到颠峰状态的结晶。
29.吴晗写过各式各样的杂文,但他写得最多、最有特色的还是历史小品式的杂文,史论性的杂文,即“历史杂文”。
30.《历史的窗纸》是孟超史论性杂文的代表作,它从一个大学招考的历史试题谈起。
31.王力的小品文,一般直接接触尖锐的现实政治问题。
32.台湾早期散文出现软硬两种主要倾向。“软性散文”即是有强烈反共意识的“战斗散文”,“用阳刚的文体来歌颂战士的英勇事迹、赞美英雄的伟大精神、 宣誓效忠国家的耿耿忠心”, “文章中不乏口号式的宣言”。
33.钱歌川的文章不仅充满风趣,庄谐杂出,而且在笑声中隐含警戒讽世的意味,在幽默中带有一定的思想锋芒。
34.鲁迅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在《三闲集》和《二心集》里,侧重于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领域,批判以封建思想为核心的旧思想、 旧文化、 旧道德、旧风俗、旧习惯。
35.比起其他文学体裁, 散文是最自由的。 题材、主题、形式、写法、规模等等,几乎没有什么限制。
36.学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一个主要门类,有许多散文家本身就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学有专长的大学者。
37.唐敏的代表作 《总是难忘》,像一支温馨而沉重的 “少女奏鸣曲”,展示了一群20世纪60年代初中女生天真烂漫的生活。
38.季羡林在《我眼中的张中行》一文中说“中行先生学富五车,腹笥丰盈。他负暄闲坐,冷眼静观大千世界的众生相, 谈禅论佛, 评儒论道,信手拈来,皆成文章。”
39.《雅舍小品》的文体冶散文杂文于一炉,夹叙夹议,文白相济,简洁优雅,富于情韵。
40.总体上说,自“五四”开始,记叙抒情散文率先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创作和独立的文学形式,形成了以记叙抒情散文为文学散文主体的ABC发展格局。
41.“新生代”作家这个称谓,最早起于散文领域。
42.所谓 “女性散文” ,指所有女性作家所写的所有散文。
43.叶圣陶的随笔小品并不追求什么重大题材、 重大主题, 他说:“除了漫谈我所喜爱的花木事而外,也谈及文学艺术名胜风俗等等,简直是无所不谈 。”
44.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勃兴,外国散文的介绍,现代报刊的创办,适应除旧布ABC时代需要,中国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空前未有、焕然一ABC“质变”,开始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45.林语堂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帮凶痛加挞伐,辛辣嘲弄。《“发微”与“告密”》、《 读书救国谬论一束 》、《 劝文豪歌 》、《咏名流》、《 文妓说 》、《 讨狗檄文 》等,都是这样的战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