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高呼救命,甲却不予援救;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但丙不认识甲乙两人,也不愿跳入河中救人。最后乙被淹死。在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
A.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B.构成共同犯罪
C.均不构成犯罪
D.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19.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
A.审判时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
B.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D.羁押期间怀孕而审判时自然流产的妇女
20.刑法分则中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虐待罪更高的法定刑,这体现了()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21.不是犯罪构成要件的是
A.犯罪对象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22.犯罪的未遂可能发生在
A.犯罪着手以前
B.犯罪着手以后
C.犯罪预备阶段
D.犯罪中止以后
23.我国现行刑法是
A.79年刑法
B.79年刑法以及以后制定的单行刑法
C.79年刑法以及以后的附属刑事法规
D.97年修订后的刑法
24.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经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
A.20年
B.10年
C.15年
D.15年以上20年以下
25.我国现行刑法于1997年3月14日通过并颁布,其开始施行的日期是( )。
A.1997年10月1日
B.1998年1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D.1997年12月1日
26.驱逐出境适用于
A.外国人
B.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
C.有中国籍的但在外国有居住权的中国人
D.与外国人有婚姻关系的中国人
27.下列属于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罪刑法定
B.A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C.教育与改造相结合
D.改造与教育相结合 D
28.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 )
A.一个单行刑法和九个修正案
B.一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
C.两个单行刑法和七个修正案
D.两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
29.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用的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0.王某14岁生日那天,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饭后回家途中,王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1部(价值7600元)、现金6000余元。则王某14岁生日那天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抢劫罪
C.构成盗窃罪
D.负有限的刑事责任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枚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枚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不属于中止行为
D.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2.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3.对( )等暴力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A.累犯
B.爆炸
C.抢劫
D.抢夺
4.犯罪既遂包括的类型有
A.结果犯
B.举动犯
C.行为犯
D.危险犯
5.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 )。
A.防卫挑拨
B.互相斗殴
C.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防卫
D.假想防卫
6.事实认识错误包括
A.对象错误
B.行为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错误
D.法律认识错误
7.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包括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B.又聋又哑的人
C.盲人
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8.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9.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具备( )的情况下,可以有条件地提前释放.
A.有期徒刑执行1/2以上刑期
B.有悔改表现
C.遵守监规
D.不致危害社会
10.其他诉讼参与人包括
A.证人
B.鉴定人
C.翻译人
D.辩护人
三、 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和累犯不适用缓刑.
A.错误
B.正确
2.任意共同犯罪的特点有:对其定罪量刑时不仅要引用刑法分则条文,还要引用刑法总则有关共同犯罪的规定。( )
A.错误
B.正确
3.我国刑法是在1997年修订的
A.错误
B.正确
4.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未犯新罪,考验期满,视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A.错误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