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某在夜晚乡间小路上将一女子拦住,扑倒在地。当感到该女无力继续挣扎时,就松开了手。该女说,地太湿。甲某表示可以到较为干燥的小路上去(发生性关系),同时架着该女向路边走去。这时迎面开来一辆打着大灯的汽车,该女即乘机挣脱向汽车跑去。甲某也没有继续追赶。
B.甲某将来到自己家玩耍的乙女(11岁)的衣服强行脱去,用自己的生殖器往乙女的生殖器里顶,但未能顶进去。
C.甲某被举报销售假烟,公安人员在其店铺内查获价值30万元的假烟,但未能查出其已经销售出的数量。
D.就某从银行取款5万元,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乙某的殴打。甲某回家
正确答案:-----
4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哪些人不适用死刑:( )
A.犯故意杀人罪审判时已满16周岁不满21周岁的人
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犯罪时怀孕,在羁押期间被人工流产的妇女
D.羁押期间怀孕而审判时自然流产的妇女
正确答案:-----
45.下列行为中构成爆炸罪的是()
A.乙女与甲男断绝恋爱关系后,甲趁乙在看电影时引爆了爆炸装置,致乙双腿被炸断,炸伤周围3人,甲自己也被炸成重伤
B.某甲不买票入场看电影被检票员拒绝后寻机报复,在影院四周分别各埋了20公斤黑色炸药,但因天气恶劣,在前往引爆时发现警车往来频繁,不得不放弃此念
C.某乙蓄意杀死退休老翁取得其财,一天将手榴弹引爆后从后窗户投入老翁住室将老翁炸死,房屋起火,幸而周围住户相隔较远,故未造成严重后果
D.某甲携带爆炸装置尾随仇人某乙至郊外旷野无人处引爆,将乙炸死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46.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对象是( )
A.控告人
B.申诉人
C.批评人
D.举报人
正确答案:-----
47.下列行为中构成爆炸罪的是( )
A.乙女与甲男断绝恋爱关系后,甲趁乙在看电影时引爆了爆炸装置,致乙双腿被炸断,炸伤周围3人,甲自己也被炸成重伤
B.某甲不买票入场看电影被检票员拒绝后寻机报复,在影院四周分别各埋了20公斤黑色炸药,但因天气恶劣,在前往引爆时发现警车往来频繁,不得不放弃此念
C.某乙蓄意杀死退休老翁取得其财,一天将手榴弹引爆后从后窗户投入老翁住室将老翁炸死,房屋起火,幸而周围住户相隔较远,故未造成严重后果
D.某甲携带爆炸装置尾随仇人某乙至郊外旷野无人处引爆,将乙炸死
48.教唆他人犯罪的,( )
A.应当作为主犯从重处罚
B.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C.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行为人构成间接正犯
D.教唆不满21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
49.关于刑罚的种类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管制是限制自由刑,通常适用于较轻的犯罪,是最轻的一种主刑
B.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一种刑罚方法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必将在监狱中度过终生
D.死缓是一种重要的刑罚方法
正确答案:-----
50.下列哪种情形属于盗窃罪?( )
A.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
B.窃取大量国有档案的
C.盗窃数量较大的增值税发票的
D.将移动电话电信卡非法充值后使用,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
正确答案:-----
22春福师《刑法学》在线作业一[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18秋学期(1709、1803、1809)《刑法学》在线作业-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
B.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
C.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
D.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 D
2.拘役的期限为
A.6个月以上1年以下
B.3个月以上2年以下
C.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D.3个月以上1年以下
3.依照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
C.刑法分则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必然负刑事责任
4.犯罪集团必须在( )以上
A.10人
B.3人
C.15人
D.20人
5.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包括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
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
D.已满10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6.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
A.免于执行
B.仍须执行
C.暂缓执行
D.可以执行
8.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是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9.有期徒刑的期限是
A.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B.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C.1年以上15年以下
D.1年以上20年以下
10.万某于1996年12月2日,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万某未上诉。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后,万某以新刑法中取消投机倒把罪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依新刑法改判其无罪,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因新刑法对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
B.对万某的申诉法院应支持,因按刑法从旧兼从轻原则,万某应无罪。
C.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但可以对其减刑。
D.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还应撤销其缓刑,改判实刑,因其不服管理
11.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偶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拣起石块将其头部砸成轻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对象错误
12.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
A.物质关系
B.思想关系
C.人际关系
D.社会关系
13.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A.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C.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D
14.某甲13岁时盗窃1000元,15岁时又盗窃2000元,17岁时再次盗窃1500元,法院对其盗窃数额的认定为
A.4500元(1000+2000+1500)
B.3500元(2000+1500)
C.1500元
D.3000元(1000+2000)
15.“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其中的“但书”是对数罪并罚的( )规定。
A.限制
B.例外
C.补充
D.特别
16..甲国公民从乙国劫持丙国的飞机到丁国,后逃至我国领域内,我国司法机关对该人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
A.属地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遍原则
D.折中原则
17.刑法第12条规定的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从旧兼从轻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