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ABC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12.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13.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
A.改变社会力量的对比和锻炼队伍
B.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D.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4.承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说明( )
A.社会发展过程只有历史决定性,没有主体选择性
B.人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形态,而且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
C.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社会主体的选择是辩证统一的
D.当一个民族或国家处于历史转折点时,社会主体往往在多种可能的途径进行选择
1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后者不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
B.前者不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后者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前者以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为条件,后者以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条件
D.前者以工作日延长为条件,后者以工作日不变为条件
16.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这句话应理解为,民主共和制( )
A.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B.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C.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
D.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ABC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18.下列选项中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联系和区别的论断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对应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对应
C.市场经济可以脱离商品经济而存在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19.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C.节省预付资本
D.减少固定资本有形损耗
E.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20.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 ( )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