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3(2022-2023春季)

作者:admin 字体:[增加 减小] 来源:国家开放大学 时间:2023-09-23 09:59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人民立场 社会主义 公有制 自由平等 答案是:人民立场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3(2022-2023春季)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本质属性是公共性。公共政策应该遵循如下公共原则:第一,公有性原则,即公共决策权力应该归社会公众所有;第二,公治性原则,即公共政策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第三,共享性原则,即公共政策应该适用于其所要调整的所有对象;第四,公平性原则,即公共政策应该维护社会公平;第五,公益性原则,即公共政策应该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第六,公开性原则,即公共政策应该具有开放性和透明性。但是,当前我们对公共政策进行深入考察时却发现,公共政策时常表现出与公共性相违背的特性,这便使得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研究陷入困境。对这些困境进行科学梳理,将有助于理顺公共政策研究的思路,探明公共政策失效的症结,进而加快我国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具体而言,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困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政策主体的公共性困境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调整的个体和团体。其中,广义的政府(即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作为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最重要的政策主体。传统观点认为,作为公共政策最主要的制定和执行主体,政府是广大社会公众权利和意志的代表者,政府的公正与准确是一种固有的天赋,政府不具有自身利益。    二、公共政策目标的公共性困境    公共政策目标是指公共政策主体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提供的可能而设想出的一种希望公共政策公共性原则的要求,公共政策目标应该具有公益性,即公共政策应该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关于公共利益,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原则要求将公共利益视为公共政策的根本目标,而公共利益本身确是模糊不清,飘忽不定的。可见,在没有回答到底是不是存在公共利益以及什么是公共利益这两个基本问题的条件下,政府又怎能制定出追求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现实中,政府官员制定和实施的公共政策所追求的也仅仅是他们自己领域中的模糊的公共利益,这种公共利益不可避免地政府官员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带有主观性和狭隘性。同样,在既没有证明公共利益的真实性又不能科学界定其内涵的前提下,政策研究人员又如何能够对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于是,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便构成了公共政策研究中的一个理论难题,使得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陷入困境。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公共性困境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那些引起政府的关注并纳入政府议程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公众所期望的状态之间的差距,也就是需要解决的各种社会矛盾。就其本质而言,政策问题是“思想作用于环境的产物,它们是通过分析从问题情势里抽取出的要素。因此,我们所遇到的,是问题情势而非问题,问题就像原子核细胞一样是观念的产物”不能脱离对它们进行定义的个体和群体而存在,也就是说,并不存在其内部和自身就构成政策问题的自然的社会状态。只有当人们对改变某些问题情势的希望做出判断时,才能产生政策问题。可见,政策问题是被人们感知的、觉察到的状况,是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四、公共政策价值的公共性困境    公共政策价值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所遵循的价值准则。公共政策具有各种不同层次的价值追求,效率和公平一直是政策研究人员最为关注的两种价值。效率,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获取的收益与投入的各种资源的比值,即收益与成本的比值。作为公共政策价值的效率,主要是指对政策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公平是指人们对社会运行状态的一种带有主观性的价值判断,包括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机会公平是注重规则的无差别性的公平,即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结果公平是注重人的差异性的公平,即对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规则。作为公共政策价值的公平,可以理解为对公共政策资源配置合理的判断。    效率和公平两种价值取向的对立常常使现实中的公共政策面临着两种选择,或者以暂时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或者以暂时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换言之,效率和公平的对立使公共政策方案选择出现了机会成本问题,即一项公共政策只能以其中一种价值选择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选择了一个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个。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要求公共政策必须以效率原则为首要价值依归。效率与公平两种价值取向之间的两难选择便成为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又一公共性困境。    


福师《公共政策概论》在线作业二-0010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以质询和诘问等方式对公共政策加以监控的组织机构是()

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政党系统

 

2.在政策终结的内容中,终止由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

A.功能的终结

B.组织的终结

C.政策本身的终结

D.计划的终结

 

3.政策执行后对客体所产生的影响或结果进行的评估是指()

A.效果评估

B.效率评估

C.内部评估

D.外部评估

 

4.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周期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制定——评估——执行——终结

B.规划——执行——评估——终结

C.制定——执行——评估——终结

D.规划——评估——执行——终结

 

5.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

A.信息子系统

B.咨询子系统

C.决断子系统

D.执行子系统

 

6.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

A.目标确立

B.政策方案设计

C.后果预评估

D.方案抉择

 

7.对政策方案进行平等讨论,决策者与非决策者都充分发表意见,经过上下左右沟通之后,以多数人的一致意见为根据,批准政策方案。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

A.禀议制

B.合议制

C.禀议合议结合制

D.分权制

 

8.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

A.决策体制

B.决策权力

C.精英人物

D.全国人大

 

9.“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 )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10.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的模型是()

A.系统模型

B.过程模型

C.团体理论模型

D.制度理论模型

 

11.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

A.信息子系统

B.咨询子系统

C.决断子系统

D.执行子系统

 

12.“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途径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要求政策的( )

A.规范性

B.透明性

C.严肃性

D.明晰性

 

13.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终结

 

14.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拉斯韦尔

C.勒纳

D.林德布洛姆

 

15.效率评估是指()

A.政策成本与政策效能进行衡量的关系

B.政策收益与政策效能进行衡量的关系

C.政策成本与政策收益进行衡量的关系

D.政策效果与理想效果进行衡量的关系

 

16.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

A.利益集团

B.公民

C.大众传播媒介

D.思想库

 

17.借助于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概率论以及帮助决策的理论来进行逻辑分析和推论。这一概念指的是()

A.系统分析方法

B.相对分析方法

C.相对分析方法

D.定量分析方法

 

18.监控的根本目的是()

A.纠正系统偏差

B.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C.实现政策的合法化

D.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

 

19.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A.贝塔朗菲

B.拉斯韦尔

C.西蒙

D.林德布洛姆

 

20.力求解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的问题的政策分析方法属于()

A.行为研究

B.价值研究

C.规范研究

D.可行性研究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包括()

A.权力与责任的终结

B.功能的终结和组织的终结

C.公共政策本身的终结

D.计划的终结

 

22.精英理论模型的主要提出者是(  )

A.大卫?伊斯顿

B.戴伊

C.汤姆逊

D.林布隆

 

23.政策问题的特征有()

A.相互依存性

B.主观性

C.人为性

D.动态性

 

24.政策监控的作用主要有(  )

A.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B.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C.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D.促使政策终结

 

25.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中把政策主体划分为()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官方决策者

D.非官方参与者

 

26.下列机构和组织中属于思想库的有()

A.联想集团

B.兰德公司

C.肯尼迪政府学院

D.野村研究所

 

27.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一书,首次对政策科学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等内容做出了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该书的作者有(  )

A.德洛尔

B.拉斯韦尔

C.勒纳

D.林德布洛姆

 

28.政策目标的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  )

A.目标取向的公共性

B.目标确定的多重性

C.目标范围的普遍性

D.目标价值的非盈利性

 

29.政策制定过程一般包括()

A.对政策问题的认定

B.政策议程建立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30.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体现在()

A.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政治性质

B.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

C.决定公共政策运行的智力条件

D.决定着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度

 

31.中国国务院享有的行政职权有()

A.行政立法权

B.提案权

C.人事权

D.一定范围的戒严权和建置权

 

32.系统方法的显著特点是()

A.整体性

B.阶段性

C.综合性

D.最优化

 

33.现代博弈论诞生在1949年,以《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的问世为标志,其作者是()

A.库恩

B.诺伊曼

C.拉斯韦尔

D.摩根斯坦

 

34.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有影响的经济学模型主要有(  )

A.传统理性模型

B.有限理性模型

C.公共选择理论

D.福利经济学模型

 

35.“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持这一类似观点的学者有()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卡尔?弗雷德里希

D.勒纳

 

36.政策理解包括()

A.政策宣传

B.人力准备

C.组织准备

D.政策分解

 

37.按照政策监控的内容,政策监控可以分为()

A.目标监控

B.关键点监控

C.自我监控

D.逐级监控

 

38.政策执行过程通常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它包括以下(  )

A.政策宣传

B.政策分解

C.政策实验

D.全面实施

 

39.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一般包括( )

A.政治可行性

B.经济可行性

C.技术可行性

D.法律可行性

 

40.公共政策的评估标准有(  )

A.生产力标准

B.效益标准

C.效率标准

D.公平标准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41.德尔菲法最初被运用于对经济问题的预测( )

 

42.通过对政府的人事任免权、不信任投票来控制公共政策的监控组织是政党系统( )

 

43.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决策权力( )

 

Tag:  公共政策概论 

作业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文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30-24:00(工作日)